17.11.11
install abaqus6.11
2-mount software cd; install license - select license only;
when license finish, start license manager, set up the license file:)
create environmental variable: LM_LICENSE_FILE=27000@PGW732
then continue product installation; Enter license server 27000@PGW732
9.11.11
ADSL2+ + VOIP + TP-LINK Wireless router备忘
1。 电话直接接MODEM,一切用默认设置,用网线连电脑保证能上网;MODEM的IP地址是192.168.1.1;
2。 把TP-LINK ROUTER 接电脑上,先不要连MODEM。TP-LINK ROUTER的默认地址也是192.168.1.1,打开其设置窗口,把IP设为同一网段的值,不设同一网段也可能行,不去找不必要的麻烦。我的值设为192.168.1.240。把TP-LINK ROUTER的DHCP关,否则会和MODEM冲突。打开无线功能;
3。MODEM接出来的网线连到TP-LINK ROUTER上,用桥接-插入LAN口,这时从ROUTER连出来的网线应该能上网;
4。把VOIP的盒直接连电脑,VOIP的默认值是192.168.20.1,而且它也有自动DHCP功能,(这就是为什么以前的网是192.168.20.X)。把其值改为192.168.1.X,我改为192.168.1.2了。禁掉其DHCP功能。
5。把VOIP也连在TP-LINK ROUTER上。一切就好了。
这次连接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是MODEM-VOIP-ROUTER
这次是MODEM-ROUTER-VOIP
8.11.11
外汇之见仁见智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813025.shtml
这篇文章之后就想写一篇关于外汇方面知识的文章,看到一篇文章非常通俗地把外汇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阐述清楚了,再增加点国家基础货币外汇占款的知识就更能理解本文内容了,我收集编辑补充按自己风格进行写作,放在这里推荐大家一起学习!
自从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在其网站上强势声称巨额外汇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并且无法均分给国内老百姓以增加福利以来,对于外管局观点的质疑就源源不断。许多百姓总觉得外管局是在强词夺理,但囿于汇率知识的缺陷无法给予迎头痛击。目前,美债危机再次波及全球,中国作为拥有万亿美债和3万亿巨额外汇的国家,外汇的安全问题再一次拨动了国人的神经。
巨额外汇到底是不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中国的天量外汇是不是可以发给百姓以改善民生?中国作为一个穷国为什么反而要去购买富国的ZF债券?ZF的外汇储备为什么又是以美元为主而无法多元化?要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汇率知识进行全面透彻地了解,而这一点恰恰为普通百姓所欠缺。
其实,岂止是普通百姓,即便是像外管局这样的专业机构,他们对汇率知识也是似懂非懂,否则不会前后几任局长都说出一些不着边际的外行话(前国家外汇局长吴晓灵女士也阐述过与外管局网站类似的观点)。当然,作为国家的外汇管理专业机构,说他们不懂汇率知识可能是低估了他们的智商,也许他们是想通过混淆是非而浑水摸鱼。不过,笔者不想以小人之心来推测一家ZF机构的君子之腹,宁愿相信他们是因为汇率知识的缺乏而身陷迷茫。
鉴于外管局对汇率问题的认识已经误入歧途,鉴于大众对汇率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鉴于一些御用经济学家不懂装懂口若悬河或者故意糊弄百姓误导大众,笔者不才,愿意试着用最浅显的语言把汇率的知识系统地讲述一遍,坚信各位读者即便没有任何经济学知识,也能使您对汇率问题重新认识,使您对上述疑问拨云见日。更希望国家外管局的领导能够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通读此篇长文,使自己对汇率问题的认识更上层楼,从而增加自己的知识和减少对大众的误导,更为国家未来制订正确的汇率政策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需要对外贸易?
有一个故事不得不反复提起,虽然故事的内容早已老得掉牙了无新意,但对于没有经济学知识的老百姓来说,学习它对理解汇率原理至关重要。
说是人类尚处在以物易物的蒙昧时代,某甲制造了两柄犀利的斧头,某乙射死了两只肥壮的野羊,甲只需其中的一柄便足够自己砍伐树木,另一柄只是闲置;乙一时半会也吃不了两只羊,另一只放长了时间就会腐烂变质。于是,两人便自发地将多余的东西进行交换,尽管斧头还是斧头,野羊仍是野羊,他们的数量与质量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双方的境况却因为交换而得到了改善,因为双方都用自己多余的物质换回了对自己有用的财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等自愿的交换使各种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得到分配,能使交换的双方增长财富。从这个故事推广开去,要想使一国一地的百姓更加富有,就必须通过合理的政策来促进更加广泛的交换,交换越多,百姓致富的步伐就越快。当然,人类早已进入了使用货币的文明时代,但是交换本质并未发生任何改变,货币只是充当了交换的媒介而已。
对外贸易与国内百姓之间的交换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同样是以他之长补我之短,以己之有换己之无,使各类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与使用,当然也能促进交换双方的财富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要都把捍卫贸易自由作为口号吊在嘴上的原因。但对外贸易与国内又有不同,因为各自的产品在计价时使用的货币并不一样,美国人用的是美元,中国人用的是人民币,用多少元人民币的中国产品才能换回一美元的美国产品,这是一个难题,于是汇率的问题应运而生。
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假如甲国什么资源产品都有,而乙国资源产品匮乏,此时甲国的钞票就更值钱,因为乙国迫切需要甲国的产品资源,它情愿用更多的产品来换取甲国的钞票以购买甲国的资源,否则甲国就不会与你交换。
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如乙国原先迫切需要甲国的石油资源,后来他们在自己的境内发现了一座贮量丰富的大油田,那么乙国对甲国的石油资源需求就会下降,此时乙国的钞票相对于甲国的钞票自然就会升值。因为乙国缺油的窘迫已经得到了缓解,原先换1吨甲国汽油愿意拿出10吨粮食,现在可能只愿意拿出5吨粮食。
以中美两国而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其实是由中国对美国(或者说世界市场,因为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各类资源产品和美国(或者世界市场)对中国各类资源产品的供需决定的,就象一国之内的物价是由供需双方决定一样。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彼时中国缺少制造技术,小车、电脑、制造设备和大飞机皆不能造,而中国又急需这些东西以支持现代化建设,于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就非常不值钱,因为,一方面我们迫切需要美元在美国乃至世界市场购买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另一方面外方拿到了大把的人民币却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什么他们需要的东西可采购。就象现在海地的货币不值钱道理一样,因为你现在即使拥有海地的货币,但因为其已遭受严重地震,你根本买不到你需要的东西。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除了大飞机之外,不仅自己能够制造电脑、小车和各类制造设备,而且能够利用这些设备和中国劳动力的优势,生产出更多鞋子袜子领带打火机等诸多轻工产品,这样,一方面我们并不需要更多的美元去美国购买工业产品,因而对美元的需求就下降了;另一方面美国人拿到人民币后却可以在中国买到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因而他们对人民币的需求上升了,这一降一升,意味着对美元的需求减少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人民币理所当然地越来越值钱了。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是势所必然。
汇率升降有没有客观标准?
现在的问题是人民币该升到多少才合适?有的专家说,汇率问题是主权问题,升不升应当由我们国家自行决定;有的专家说,人民币已经在近几年间升了很多,不能再升了;有的专家学者干脆说,人民币不仅不应当升值,还应当贬值,因为贬值意味着我们的产品价格便宜,更有利于抢占世界市场。
如此众说纷纭,老百姓一头雾水。但是,从前文所叙的平等自愿的交换能够促进双方财富的增长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我们仍然可以对这个貌似高深莫测的问题找到清晰明了的答案。
任何一方交换的目的从主观上说都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虽然客观上也有助于他人。对外贸易,如果我们仅仅是把东西卖了出去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把卖东西换回的美元再到美国市场上买回我们需要的东西,这样,交换才算完成。如果只卖不买,那意味着我们的东西倒是给了别人,但别人的东西却没有给我们,这样的交换也许是促进了美国人的财富增长,但却没有使我们自己的财富得到相应的增加。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专业分工的时代,要真正彻底地完成两国之间的交换,既要依赖出口公司也要依赖进口公司。如果出口公司只管把产品卖到国外去,而进口公司却不愿意用出口公司换回的美元来完成进口,则意味着交换并没有完成。有一条标准可以衡量汇率是否正确,那就是出口公司换回来的美元能够毫无障碍地卖给进口公司,进口公司愿意收购这些美元并全部用于进口,此时就意味着交换的彻底完成,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财富得到了增加,因而这样的汇率就是正确的。
举一个例子可能有助于大家对上面一段话的理解。假定中国某客车厂出口一批高档客车给美国,美国人愿意出100万美元购买,超过了这个价格美国人就宁愿自己制造或者到他国购买。此时,客车厂要不要做这桩生意既取决于制造成本,也取决于汇率。假如客车的生产成本既定是600万人民币,能不能卖的关键就看这100万美元拿回国内可以换成多少人民币。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的国家,客车厂拿到这100万之后,必定会到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去兑换人民币,因为按照ZF规定的比例兑换人民币比直接与进口企业兑换更加合算。如果按照1美元兑换6.5元的人民币计算,则这批客车可以赚50万元人民币,这单生意当然可以做;假如国家将其更改为1美元只能兑换5元人民币,则这单生意就不能做,一定要做就意味着要亏损100万元人民币。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的汇率越低(也就是1美元能够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比如说1美元可以兑换100元人民币,则出口企业的生意将毫无疑义地兴隆无比。
但是,问题到此并没有完结,人民币不值钱固然有利于我们出口,可攒美元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用这些美元从美国或者世界市场上买回我们国内需要的东西,此时要靠进口企业担纲大任。进口就需要美元,那么进口企业该用什么样的价格向银行购买美元呢?当然是要按照银行从出口企业购买美元的价格执行,并且要加上手续费,否则银行岂不赔本?可是,此时进口企业根本就没有积极性,因为按照6.5元人民币才能兑换1美元的价格来购买美元,进口企业觉得除了少数诸如大飞机之类的高精尖产品之外,其他几乎无论买什么回到国内都不合算。
有两个现象可以作为辅证。一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什么时候会大把用上呢?一般都是某某领导带队去一趟美国或者欧洲,结果回来时往往就签订了大手笔的订单。一般人也许会奇怪,怎么中国的企业家都成了小孩子,该不该进口,难道还要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把关吗?其奥妙就在于,中国的企业用现行的汇率去购买国外的产品大部分都不合算,只有国有企业在政治任务当前的情况下,才心甘情愿或者无可奈何地去充当冤大头!二是中国人出国旅游往往舍不得花钱。旅游者在出国之前往往会兑换很多美元,可是到了美国买一瓶矿泉水也要思量再三,因为我们这些美元是用人民币换来的,当我们使用它时,我们必定会将其换算成人民币而计算成本,可是,这样一计算,我们发现美国的许多产品都比中国贵很多,喝多了矿泉水也意味着不划算,所以他们又把美元带回来重新换成人民币。也就是说,在现行汇率制度下,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是用不起美元的。
讲完上述例子,读者诸君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假定汇率正确的话,银行的金库里账号上就不会有太多的美元堆积,因为它们从出口企业处买来的美元早已被需要进口的企业或者出国旅游者买走了,可事实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堆积3万亿庞大无比的巨额美元,您能说这样的汇率是正确的吗?
出口企业是在赚谁的钱?
那么,目前到底应该以多少人民币去兑换1美元才算合理呢?其实,除了市场,任何专家学者都无法解答这个问题。因为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国家对外国资源产品的需求及外国对该国资源产品的需求都是动态的,什么统筹一揽子物品价格来综合计算,什么采用固定的比价紧盯美元的策略,以及将汇率一劳永逸地固定在某个数值上,都可能离真实的汇率差之千里。
正因为市场是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几乎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对汇率都不进行强制干预,也不进行大量的外汇储存,而是让百姓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保存与兑换,这样的汇率才能真正反映市场的需求,才能使出口与进口达成平衡,此时的汇率才是正确的真实的,才能真正地促进交换双方的财富增长。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汇率是否自由浮动,就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标准。
当然,汇率自由浮动,将给出口企业带来风险,比如三个月前是1美元兑换6.5元人民币,于是企业接了一单1000万美元的生意,可是三个月完成加工制作之后,汇率变成了1美元只能兑换5元钱,意味着收入将从6500万元人民币降到5000万元人民币,那么这桩订单完全有可能会从盈利变为血本无归。所以,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他们希望人民币汇率起码是稳定,最好是贬值,无论如何也不要升值。
回到前面客车的例子,出口一批高档客车到美国,我们的生产成本是600万元,美国人只愿意出100万美元购买,如果按照现行的汇率客车厂可以赚回50万元人民币。但如果国家放开汇率管制,按照市场需求美元在中国并没有那么值钱,人民币势必升值,假定升值到1美元兑换5元人民币,则客车厂在真实的市场价格下,每生产一批客车,实际上亏损100万元,这单生意其实是不应该做的;但如果ZF强制人民币继续贬值,比如贬到1美元兑换10元人民币,则每批客车可以赚到400万元,这对客车厂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钞票。
需要提请读者诸君注意的是,不管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即便是1美元兑换10元人民币,客车厂能够大发横财,美国人对这批客车也只付了100万美元,我们国家只能凭着这100万美元从美国市场上拿回100万美元的商品。既然美国人没有多付钱,但客车厂却赚得盆满钵满,这钱是从哪里来的?
这钱其实与美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客车厂把100万美元交给商业银行按固定的汇率标准兑换来的。中国像客车厂一样的出口企业何止千万,他们因为在现行的汇率标准下有钱可赚,必定会拼命地加大生产出口国外以换取美元,再将这些美元从国内商业银行里兑换出人民币,有钱可赚企业当然会乐此不疲。
问题是,商业银行兑换美元的钱又是从哪来的,按道理应当是来自进口企业对美元的购买,这样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就平衡了。可前面已经讲过,按照现在的汇率标准,进口企业根本就没有进口的积极性,美元只进不出或者多进少出,商业银行再多的钱也经不起出口企业的兑付,它们就只好把美元卖给央行,因为这个兑付标准是央行制订的。央行本没有足够多的钱来支付,因为央行并不是盈利单位,它除了各商业银行存在那里的存款准备金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但这并不妨碍央行能够付出钱来,因为央行有印钞的权利。随着出口企业美元的不断流入,央行就开动印钞机按照美元数额的6.5倍印刷人民币向出口企业支付,然后这些人民币再通过出口企业的生产采购环节全部流入了国内市场。
你想想,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那么央行为此多印了多少人民币投放市场呢?心算一下你就能得出已经投放了近20万亿的人民币。其实,还不止这个数,因为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外汇价格是1美元兑换8元多人民币。一方面是许多东西都运了国外,一方面是国内的钞票在不断印刷,东西少了钱却多了,你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国内总是感觉到人民币在不断贬值吗?
人民币不升值会有什么后果?
人民币不升值,就意味着出口企业能够生产兴旺,企业有利润,工人不下岗,这对出口企业当然是好事一桩,这也是出口企业言之凿凿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可是,ZF决策不能仅仅考虑出口企业的利益,更多的是要考虑全社会的利益。我们还是来看看人民币不升值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灾难性后果?
一是中国的财富将会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而同等的财富却换来更少的美元,因为汇率偏低意味着我们换回等值的美元需要用更多的东西,说白了我们是在送东西给别人;二是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因为ZF不让人民币升值,就只能靠印刷人民币来兑付美元,相当于动用全国的力量给出口企业补贴成本,损害了其他国家与中国出口企业生产能力类同企业的利益,这不符合WTO的规则;三是产业结构将会更加畸形,因为出口企业产品低价贱卖也能赚钱,原本是不应该投产的企业会因为出口换汇带来利润而拼命地加大投资,中央反复提出的所谓减少出口增加消费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终将化成泡影;四是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缓解,国外的消费能力已逐步恢复,出口增多则美元储备还会继续增多,为了兑换美元只好大量发行人民币,国内通货膨胀自然是卷土重来愈演愈烈。
有的人看到这里,或许还心存侥幸,人民币不升值毕竟使我们中国的外汇储备坐上了世界第一把交椅,这说明我们中国现在有钱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积贫积弱了。然而,天量的外汇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财富在手牢不可破,它同样面临着不断缩水贬值的可能。
当我们刻意用偏低的汇率来换取外汇时,攒钱的过程中我们用更多的东西换来更少的美元,这意味着在做生意的时候就已经吃亏了一次;当我们用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各种基金股票时,基金股票价格大跌(如黑石基金)又让我们损失了一次;当我们用外汇储备来购买各类债券时,因为这些公司(如房地美、雷曼)的破产或亏损我们又损失了一次;当我们用1/3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ZF债券而自以为高枕无忧坐收红利时,美国ZF正在深陷债务危机,其信用等级被中介机构下调,这些债券在出卖转让时价格又将下降,这意味着中国人的外汇又将大幅度地缩水。以上几个方面的损失动辄都是天文数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查查相关资料。
更令人尴尬的是,现在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因为我们的积攒的美元实在太多,为了保值我们用它来买了许多美国公司的基金股票和美国ZF的债券,现在我们是买什么,什么就一路高涨,我们想卖什么,什么就一泻千里。表面上看我们的确是拥有天量的外汇储备,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需要把这些基金股票债券变成现金的时候,这些金融产品的价格无疑会大幅下跌,其损失恐怕难以估量。
最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是个穷国,最多也只能算是个发展中国家,这3万亿的外汇储备意味着中国人已经送出了超过20万亿人民币的财富给美国,而我们却没有从美国人那里拿回相应的财富,美国人只给了我们一张3万亿的借条,甚至连借条也谈不上,因为美国人并不因此给我们利息,而且美元是美国这个主权国家有权不断印刷使之不断贬值的。
当然,这并不能去责怪美国人黑心,美国人支付了美元就意味着他们愿意与我们交换,问题是我们的汇率制度使中国人无法去使用这笔钱,这样的制度不应该改革吗?
解剖几个迷惑大众的典型问题
看了上述讲解,也许有人不免满腹狐疑,既然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对美国人有利,为什么美国人反而喋喋不休地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呢?难道美国ZF是活雷锋!
从整体上说,人民币不升值固然有利于美国人的利益,但是同样也会损害另一部分美国人的利益。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与中国出口企业生产同类产品的美国企业。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的产品远渡重洋去美国就没有了竞争力,但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或者说中国人以国内通货膨胀为代价支持了这些产品,使他们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而能够轻而易举地打败美国产品,从而使美国的同类企业减产倒闭和工人降薪失业,这就是为什么东西便宜卖给别人,反而会遭到别人反对的真实原因。大家要注意的是,这前后两个别人是有区别的,前面一个别人是美国的消费者,他们希望中国人的产品越便宜越好,他们并不反对甚至是支持人民币不升值;后面一个别人是美国的同类企业和隶属于这些企业的产业工人,他们因为工厂倒闭或减产,使自己的收入不断减少,他们当然会呼吁美国ZF要对中国的汇率政策予以干预,他们是中国不正确汇率政策的受害者。美国的政体众所周知,官员们不可能不要这一部分选票而置这些人的利益于不顾,而且这些人受到的伤害正在发生,因此他们的反对比一般消费者的支持更加坚定强烈。所以说,正确的汇率利人利己,错误的汇率害己害人!
再看一则流传甚广的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笑话:2010年,一美国人到中国旅游,用10万美元兑换到68万人民币。在中国吃喝玩乐了一年,花了18万人民币。2011年,他要回去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比5,这位美国人用剩下的50万人民币换回了10万美元。来时10万美元,回去还是10万,潇洒一年,毫发未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不懂汇率的人看了这个故事,立即对人民币升值深恶痛绝嗤之以鼻。这个笑话从逻辑上来说并非杜撰,故事完全有可能在现实中发生,这也是国外热钱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但是,造成这样啼笑皆非的结果,是应当怪美国人乘隙而入,还是应当反思我们汇率制度的颟顸僵化。人性总是自私的,中国人外国人并无区别,当我们人民币不升值而导致经济结构混乱和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时,外国人断定这种荒唐制度不可能长久维持,因此将热钱引入中国而大赚一把。面对热钱的不断涌入,我们现在用的是两招笨拙的方法,一是堵住不让进,但是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开放,地方ZF的招商引资仍是如火如荼,堵是堵不住的;二是坚持不升值,但这样做只会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通货膨胀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说穿了,在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如果我们不想热钱涌入而使外国人大发横财,我们就必须面对经济结构严重混乱和通货膨胀肆虐横行的苦果。不要怪美国人太狡猾,实在是中国人太无知!
再顺便为读者解答两个热点问题:一是为什么我们的外汇储备总是以美元为主,而无法多元化,比如多储备一些欧元、英镑或者瑞士法郎等?二是为什么人民币很难国际化?
先解答第一个问题。前文已经说过,由于人民币被低估,出口企业赚取美元再回国兑换人民币非常合算,所以出口企业非常愿意用美元结算。同样,与出口企业作贸易的外国企业也愿意用美元结算,因为他们要赚人民币更是难于登天,而中国的产品用美元购买他们觉得非常便宜,买卖双方如此情投意合,流入中国的美元自然是越来越多。更何况对企业来说,美元是世界通行货币,用美元买卖方便无碍,所以即便是与欧洲国家做生意,他们也是用美元或者换算成美元来计价与结算的。至于第二个问题,本质上与第一个问题异曲同工,既然出口企业以及与出口企业做生意的外国企业,都觉得用美元结算比用人民币结算更便宜,谁还会用人民币来结算呢?即使是央行采取非常行动,白送或者白借一些人民币给其他国家,当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民币用完之后,买卖双方还是要回归美元结算,除非,央行不断地将人民币白送下去。因此,汇率制度不改,人民币国际化就永远无望。
还要告诉大家一个令人丧气的消息,那就是中国这几年所谓引进和利用外资不断增长的成绩其实都是假的,至少成绩是没有像舆论宣传中那么巨大。表面上看我们是引进了不少外资,每年在数字上都有增长,但这些外资根本就没有得到利用,因为,这些引进的外资与我们做出口贸易的得到外汇并无本质区别,这些外资引进之后并没有被进口企业所购买,用以进口外国的产品以支持国内建设,而是躺在了外管局的专门账户上,再经由央行印刷人民币来兑换。说白了,外资是引进了,但没有被真正利用,只是外管局账户上多了几个数字或者库房里多堆了一些花花绿绿的美元纸张。
严格地说,中国在近阶段根本就不需要再提供特别的优惠政策来引进外资,自己的外汇都达到了3万亿,已经到了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放哪里的程度,地方ZF还在不遗余力地为引进所谓外商投资而在税收、土地、环保等方面提供空前优惠,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外管局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如果大家认真地阅读了前面的系统阐述,那么相信大家都能对巨额外汇是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已经心中有数。
从表面上看,出口企业用外汇换取人民币,商业银行都是支付了人民币的,商行没有不劳而获;而商业银行再拿外汇到央行来兑换人民币,央行也是支付了真金白银的,央行也不是巧取豪夺,这正是央行说巨额外汇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的直接理由。可是,通过学习前面知识,我们已经明白,央行所支付的钞票是毫无节制地开动印钞机印出来的,本质上就是通过全国人民的通货膨胀来兑换外汇,这外汇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又是什么呢?
外管局为自己申辩说,这是央行对全社会的负债,意思是当中国人要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外汇时,央行还是要把多印的钞票收回,而把手中的外汇还给老百姓的,正所谓欠债还钱。这理由看似成立,但问题是只要汇率制度不改,这一天就永远也不会到来。再退一步说,就算负债之说能够成立,笔者想问,这笔债的债权人是谁?归还期又是哪一天?世上哪有这么好的债务,既无明确的债主,又没有确定的还款日期!难怪外管局对欠上这样的债务锲而不舍绝不放弃。
那么,外管局说巨额外汇不可用来分发给百姓,或者用来作为养老基金改善民生时将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个理由又是否成立呢?
从表面上看,这个理由是成立的,因为美元是无法在中国流通的,当外管局把天量的外汇无偿分给百姓时,百姓势必要拿这些美元到银行兑换,银行无法将这些外汇卖给进口企业就只好再卖给央行,而央行无力支付就只能再一次开动印钞机,这样国内的通货膨胀当然是雪上加霜。乍听之下,央行的解释非常有理,但如果我们更改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说央行杞人忧天一点也不为过。
美元在国内的确是不能流通,的确是不能用于百姓的购物或者投保,但是,美元却是可以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能够买到东西的货币,有人想购买或出售,必定会有人会出售与购买,市场的流通便能解决任何企业与个人的兑付问题。只要中国ZF放弃固定的汇率政策,或者说央行不要用高于市场价格的汇率扰乱市场,中国的百姓分到了美元自会以合适的价格卖给了正在准备进口的企业,进口企业自然乐意用比现行汇率更低的价格(即等值的人民币兑换更多的美元)来换取自己需要的外汇,然后再用换得的外汇购进中国市场急需的商品。如是此,外汇就完全可以用来促进内需和保障民生,也绝不会带来新的通货膨胀。
可以预料的是,百姓分得美元后,美元在国内的价格一时会陷入混乱,有人贱卖,有人贵买,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美元在中国的阶段性均衡价格必定会产生,这样一来,固定的汇率政策必定土崩瓦解,外汇的兑换就只能由买卖双方或者说由市场来确定了,届时企业出口或进口是否值得就有了真正的市场标杆。
未来汇率制度改革路在何方?
中国的许多问题,原本只属于经济策略,完全可以充分地讨论争议,然后寻找最佳之策。但是经济政策一旦沾上政治,说白了就是某个领导人针对某一现象发表了意见,整个中国的舆论立马会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无数的下级会主动自觉地为上级的论点寻找支撑的论据。
曾几何时,中央领导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强硬态度一经发出,各类媒体便立即行动起来,各路专家纷纷义正词严地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混淆视听。有的节目主持人其实自己也没有完全明白汇率的原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声情并茂的爱国表演。
经济界常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凯恩斯说经济萧条时,ZF可以雇一批人白天去挖沟,再雇另一批人晚上去填沟,如此反复循环,然后给他们发工资,这样就可以拉动消费。拿这样的理论去诓骗一个在田间除草的老农,一定会被老农笑掉大牙,因为在他眼里这是浪费,是傻子行为,如真想照顾百姓,直接发钱就是,何必浪费力气挖沟。然而,就是这样一些违背常识的理论,却深得世界各地ZF官员的赞赏,也被中国ZF各级官员奉为圭臬,其背后的根源不是官员们不懂常识,不知道ZF花钱的浪费巨大与效率低下,而是这一理论为官员们干预经济从中谋利找到了理由与借口。
汇率的问题大概也不例外。天量的外汇聚集于央行掌控于外管局,这对于这些部门是不是一件利益巨大的事情,相信读者朋友心中自有分寸。可以看见的事实是,央行的所谓专家学者,没有一个不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意见高度一致,态度斩钉截铁,这其中显然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原理在起作用。这些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些貌似逻辑严谨振振有词的问题,只要广大读者认真理解了本文前面的文字,一定可以在其严丝合缝的逻辑当中找到不堪一击的软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分析评判。
最让老百姓担心的是,如果让人民币升值(至于是缓慢升值还是一步到位那是方法问题),出口企业岂不倒下一大片?倘使人民币缓慢升值(比如就像某些专家建议升值2%),企业就无利可图,那说明,这家企业其实早就应该倒闭,它此前所以还能盈利,并不是美国人给了他们利润,而是全国人民通过通货膨胀养活了他们。至于工人们,倘使ZF真心要帮助他们,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把钞票直接发给他们,让他们趁早转行,把青春年华用到国家更需要的行业里,国家何必为此苦苦支撑起一座座亏损的工厂,何必把大量的财富白白送给外国人呢?
倘使汇率最终上升至市场认可的真实汇率,则广大企业都会依据真实汇率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该出口的就出口,该进口的就进口,中国的有限的资源秉赋就不会被低价贱卖,就能得到了合理高效的使用与分配,中国的产业结构才可能得到实质性调整,中国经济才可能从此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现阶段即使缓慢升值也是权宜之计,因为,正确的汇率最终来自于市场调节,要想提高效率,使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出口依赖转靠内需促进,唯一的出路是取消外汇管制,破除固定汇率制度,让各种外币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让进口企业的创汇与出口企业的购汇自由选择平等竞争,市场自会找到一条正确的汇率之途。
对汇率问题的错误认识并以讹传讹,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扮演了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的角色,历史终将会证明他们不唯实只唯上的错误,并将他们钉在学术良知的耻辱柱上。在此,笔者愿意从良知出发,从常识出发,系统地为大家讲述汇率知识,期望读者诸君能够明察秋毫明辨是非,也期望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大方之家,更期望有一天能够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走上国家外管局的讲台。
4.11.11
ADSL2+ + VOIP + TP-LINK Wireless router
经过这次折腾又搞明白了一些东西,以下是主要的心得:
STEP1。 首先把ADSL2+的MODEL 搞定,直接用电脑连接至MODEL,使用192.168.1.1打开界面,一切用默认设置即可(如果还有问题就可以RESET一下,恢复出厂设置,再做STEP1)。保证能上网;
STEP2。 把TP-LINK路由器连在电脑上,不要接MODEM。输入路由器的IP(默认是192.168.1.1,我的上次改过,如果不记得也可RESET),打开设置路由器:
(1) 把地址改为其它的,不和MODEL冲突,比如192.168.1.240 (上次这里写错了,写成192.168.20.240了);
(2) 把DHCP 设置成DISABLED (此功能由MODEL来完成,这样就不会冲突了);
(3) 设置无线网(如果需要的话)
STEP3。 把MODEL的网线接至路由器,一定是LAN而不是WAN,所谓的桥接,BYPASS掉WAN。 重启电脑和路由器;
STEP4。 此时不论用有线还是无线都应该可以上网了。但我的还有个VOIP,所以拨下MODEM的输出网线,接至VOIP ADAPTOR的WAN口,启动VOIP,过会电话就可以了。
再把LAN输出口接至路由器。有必要的话, 重启电脑或/和路由器就可以了。
这次设置不用设置IP,一切用自动设置就好了。
除此,还发现VOIP的地址是192.168.20.1,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上次误设造成的?还是本来就是?
而且用IPCONFIG显示:
Connection-specific DNS Suffix . :
Description . . . . . . . . . . . : TP-LINK Wireless N Adapter
Physical Address. . . . . . . . . : 74-EA-3A-79-1D-D4
Dhcp Enabled. . . . . . . . . . . : Yes
Autoconfiguration Enabled . . . . : Yes
IP Address. . . . . . . . . . . . : 192.168.20.101
Subnet Mask . . . . . . . . . . . : 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 . . . . . . . . : 192.168.20.1
DHCP Server . . . . . . . . . . . : 192.168.20.1
DNS Servers . . . . . . . . . . . : 192.168.1.1
再输入192.168.1.240已经打不开了。是不是如果把VOIP也设成192.168.1.X,就都可以打开了?不太明白。
不过不管那么多,网络已经能用了。BINGO!
23.10.11
matplotlib text with variables
1. no r before string
2. double \\
11.10.11
羊皮卷之二
Hush little baby, don't say a word
29.9.11
25.8.11
pdf-->excel
arobat 10: file-->save as-->spreedsheet-->excel or xlm
bingo!
21.7.11
Python bubble sorting
#it is the coordinates of the nodes. sorting according with x
def bubblesort(lst):
for i in range(len(lst)-1,0,-1):
for j in range(i):
if (lst[j][0]>lst[j+1][0]):
lst[j],lst[j+1]=lst[j+1],lst[j]
7.7.11
6.7.11
tricky ABAQUS python script
Warning: Sorry, re-evaluated sketch transform does not match journaled transform. Cannot use this sketch
Feature creation failed.
googled and found a post: http://old.nabble.com/help-on-error-of-partitionFaceBySketch,-python-scripts-td19351281.html
the solution is to use full arguments for MakeSketchTransform.
5.7.11
geostress balance
1. use initial stress, gostatic, got the result called stage0.csv
2. use stage0.csv as the initial input stress and got the stage1.csv
3. iterate 2 till stage5
4.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2 consecutive stage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is also similar. small enough.
Conclusion: if the initial stress, geostatic can balance, use it. no need to do another round.
22.6.11
Using numpy or scipy within abaqus python
1. Install Python 2.4.3 (or the same version as your Abaqus runs)
2. Install the appropriate versions of numpy and scipy compatible with Python 2.4.3
3. Create a Custom\Python24\Lib\site-packages directory in your root Abaqus directory. e.g c:\abaqus\custom\Python24\Lib\site-packages
4. Copy the numpy and scipy directories in c:\Python24\Lib\site-packages to c:\abaqus\custom\Python24\Lib\site-packages
As a side note, make sure your import numpy, scipy, scipy.io line appears before the "from odbAccess import *" line in your script file.
An alternative procedure is to do Steps 1 and 2 above and then add a line "PYTHONPATH=c:\Python24\Lib\site-packages" to the abaqus environment file. however, this didn't work for me.
18.6.11
WORD2010+ENDNOTE X4+WIN7 64bit
searched a lot and try different ways.
here is the way to fix it
1. update ENDNOTE. menu:help-->endnot update xxxxx
2. word option -->addins-->inactive addins-->highlight endnote-->click go-->check on
should work. if not try2. using adding...
15.6.11
Python tricks
>>> a=1.
>>> a
1.0
>>> b
0.0
>>> c
0.0
2.>>> a=b=c=[0.,0.,0.,0.]
>>> a[0]=1.0
>>> a
[1.0, 0.0, 0.0, 0.0]
>>> b
[1.0, 0.0, 0.0, 0.0]
>>> c
[1.0, 0.0, 0.0, 0.0]
13.6.11
Memo about initial geostress
1. *initial conditions, type=stress, geostatic
add the gravity in a Geostatic to balance
this is suitable for simple soil configuration
2. use imported initial stress file, this file is from a previous analysis (static is fine).
(1) use parts
from the previous analysis, Report->Field Output->Centroid->S11, S22, ...S12...
process the report file and make it looks like:
part1-1.1, 10., 10., 10.,10.
...
(2) do not use parts
<1> script command line: mdb.models['Model-1'].setValues(noPartsInputFile=ON)
<2> Abaqus environment file (abaqus_v6.env): cae_no_parts_input_file=ON
same as (1) but this is no "part1-1."
*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input=Geostress.csv
7.6.11
羊皮卷(1)
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今天,我爬出满是失败创伤的老茧。今天,我重新来到这个世上,我出生在葡萄园中,园内的葡萄任人享用。今天,我要从最高最密的藤上摘下智慧的果实,这葡萄藤是好几代前的智者种下的。今天,我要品尝葡萄的美味,还要吞下每一粒成功的种子,让新生命在我心里萌芽。我选择的道路充满机遇,也有辛酸与绝望。失败的同伴数不胜数,叠在一起,比金字塔还高。然而,我不会像他们一样失败,因为我手中持有航海图,可以领我越过汹涌的大海,抵达梦中的彼岸。失败不再是我奋斗的代价。它和痛苦都将从我的生命中消失。失败和我,就像水火一样,互不相容。我不再像过去一样接受它们。我要在智慧的指引下,走出失败的阴影,步入富足、健康、快乐的乐园,这些都超出了我以往的梦想。我要是能长生不老,就可以学到一切,但我不能永生,所以,在有限的人生里,我必须学会忍耐的艺术,因为大自然的行为一向是从容不迫的。造物主创造树中之王橄榄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而洋葱经过短短的九个星期就会枯老。我不留恋从前那种洋葱式的生活,我要成为万树之王--橄榄树,成为现实生活中最伟大的推销员。怎么可能?我既没有渊博的知识,又没有丰富的经验,况且,我曾一度跌入愚昧与自怜的深渊。答案很简单:我不会让所谓的知识或者经验妨碍我的行程。造物主已经赐予我足够的知识和本能,这份天赋是其它生物望尘莫及的。经验的价值往往被高估了,人老的时候开口讲的多是糊涂话。说实在的,经验确实能教给我们很多东西,只是这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等到人们获得智慧的时候,其价值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少了。结果往往是这样,经验丰富了,人也余生无多。经验和时尚有关,适合某一时代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在今天仍然行得通。只有原则是持久的,而我现在正拥有了这些原则。这些可以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原则全写在这几张羊皮卷里。它教我如何避免失败,而不只是获得成功,因为成功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见仁见智,而失败却往往只有一种解释:失败就是一个人没能达到他的人生目标,不论这些目标是什么。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便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全心全意去实行。小时候,我常会感情用事,长大成人了,我要用良好的习惯代替一时的冲动。我的自由意志屈服于多年养成的恶习,它们威胁着我的前途。我的行为受到品味、情感、偏见、欲望、爱、恐惧、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因此,如果我必须受习惯支配的话,那就让我受好习惯的支配。那些坏习惯必须戒除,我要在新的田地里播种好的种子。我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全心全意去实行。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怎样才能做到呢?靠这些羊皮卷就能做到。因为每一卷里都写着一个原则,可以摒除一项坏习惯,换取一个好习惯,使人进步,走向成功。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只有一种习惯才能抑制另一种习惯。所以,为了走好我选择的道路,我必须养成的第一个习惯是:每张羊皮卷用三十天的时间阅读,然后再进入下一卷。清晨即起,默默涌读;午饭之后,再次默读;夜晚睡前,高声朗读。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这样重复三十天后,就可以打开下一卷了。每一卷都依照同样的方法读上三十天,久而久之,它们就成为一种习惯了。这些习惯有什么好处呢?这里隐含着人类成功的秘诀。当我每天重复这些话的时候,它们成了我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们渗入我的心灵。那是个神秘的世界,永不静止,创造梦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的行为。当这些羊皮卷上的文字,被我奇妙的心灵完全吸收之后,我每天都会充满活力地醒来。我从来没有这样精力充沛过。我更有活力,更有热情,要向世界挑战的欲望克服了一切恐惧与不安。在这个充满争斗和悲伤的世界里,我竟然比以前更快活。最后,我会发现自己有了应付一切情况的办法。不久,这些办法就能运用自如。因为,任何方法,只要多练习,就会变得简单易行。经过多次重复,一种看似复杂的行为就变得轻而易举,实行起来,就会有无限的乐趣,有了乐趣,出于人之天性,我就更乐意常去实行。于是,一种好的习惯便诞生了,习惯成为自然。既是一种好的习惯,也就是我的意愿。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我郑重地发誓,绝不让任何事情妨碍我新生命的成长。在阅读这些羊卷的时候,我绝不浪费一天的时间,因为时光一去不返,失去的日子是无法弥补的。我也绝不打破每天阅读的习惯。事实上,每天在这些新习惯上花费少许时间,相对于可能获得的快乐与成功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代价。当我阅读羊皮卷中的字句时,绝不能因为文字的精炼而忽视内容的深沉。一瓶葡萄美酒需要干百颗果子酿制而成,果皮和渣子抛给小鸟。葡萄的智慧代代相传,有些被过滤,有些被淘汰,随风飘逝。只有纯正的真理才是永恒的。它们就精炼在我要阅读的文字中。我要依照指示,绝不浪费,饮下成功的种子。今天,我的老茧化为尘埃。我在人群中昂首阔步,不会有人认出我来,因为我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已拥有新的生命。
18.5.11
Arrows
Characters 8592–8597 and 8616 are present in Microsoft’s WGL4 character set. Characters 8592–8596, 8629 and 8656–8660 provide Unicode equivalents for some of the characters in Monotype’s Symbol font. Addition arrows can be found in the Supplemental Arrows-A, Supplemental Arrows-B, and Miscellaneous Symbols and Arrows ranges.
The characters that appear in the first column of the following table depend on the browser that you are using, the fonts installed on your computer, and the browser options you have chosen that determine the fonts used to display particular character sets, encodings or languages. The entries in the “Entity” column are character entity references that can be used in HTML pages.
You can find some or all of the characters in this range in the Windows Unicode fonts AR PL ShanHeiSun Uni, AR PL ZenKai Uni, Arev Sans, Arial Unicode MS, Baekmuk Batang, Baekmuk Dotum, Baekmuk Gulim, Baekmuk Headline, Batang, BatangChe, Berling Antiqua, Calibri, Cambria Math, Caslon, Chandas, Charis SIL, Chrysanthi Unicode, CN-Arial, Code2000, Courier MonoThai, DejaVu Sans, DejaVu Sans Condensed, DejaVu Sans Mono, DejaVu Serif, DejaVu Serif Condensed, Dialekt Uni, Doulos SIL, e-PhonTranslit UNI (few), EversonMono, Fixedsys Excelsior, Free Idg Serif, Free Monospaced, Free Sans, Free Serif, Frutiger Linotype, Gandhari Unicode (few), Garava, Gulim Che, Gungsuh, GungsuhChe, HAN NOM A, HAN NOM B, Hindsight Unicode, HY Shin Myeongjo Std Acro, jGaramond, Kochi Gothic, Kochi Mincho, Kozuka Mincho Pro Acro, Linux Biolinum O, Linux Libertine O, Lucida Bright, Lucida Grande, Lucida Sans, Lucida Sans Unicode, Malgun Gothic, Marin, Ming(for ISO10646), MingLiU (few), MingLiU_HKSCS (few), Monospace, MS Gothic, MS Mincho, MS PGothic, MS PMincho, MS UI Gothic, MSung Std Acro, New Gulim, OpenSymbol, ParabaikSans (few), PMingLiU (few), Quivira, Reader Sans, Roman Unicode, Sazanami Mincho, SImPL, sixpack, StarSymbol, STIXGeneral, Sun-ExtA, Symbola, Thryomanes, TITUS Cyberbit Basic, UnBatang (few), UniBurma, Uttara (few), Verajja, WenQuanYi Zen Hei (few), WenQuanYi Zen Hei Mono (few) and YOzFontN; in the Macintosh OS 9 Unicode fonts AppleGothic, AppleMyungjo, Capitals, Charcoal, Charcoal CE, Chicago, Chicago CE, Gadget, Geneva, Gungseouche, HeiseiKakuGothic, HeiseiMincho, Hoefler Text, Monaco, New York, Osaka, Osaka-Mono, Pilgiche, Sand, Seoul, Techno, Textile and Times; in the Macintosh OS X Unicode fonts AppleGothic, AppleMyungjo, Apple Symbols, Batang, Charcoal, Chicago, #GothicMedium, Gulim, #GungSeo, Hangang, Hiragino Kaku Gothic Pro, Hiragino Kaku Gothic Std, Hiragino Maru Gothic Pro, Hiragino Mincho Pro, Lucida Grande, MS Gothic, MS Mincho, MS PGothic, MS PMincho, #MyungjoNeue, Osaka, Osaka-Mono, #PCMyungjo, #PilGi, Sand, Seoul, STFangsong, STHeiti, STKaiti, STSong, Symbol and #TaeGraphic; and in the Unix Unicode fonts Caslon and ClearlyU.
To see exactly which characters are included in a particular font, you can use a utility such as Andrew West’s BabelMap, Apple’s TrueEdit, or WunderMoosen’s FontChecker.
If you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characters, you can check the characters displayed here with the graphical display at http://www.unicode.org/charts/PDF/U2190.pdf.
Character (decimal) | Decimal | Character (hex) | Hex | Entity | Name |
---|---|---|---|---|---|
← | 8592 | ← | 2190 | ← | LEFTWARDS ARROW (present in WGL4 and in Symbol font) |
↑ | 8593 | ↑ | 2191 | ↑ | UPWARDS ARROW (present in WGL4 and in Symbol font) |
→ | 8594 | → | 2192 | → | RIGHTWARDS ARROW (present in WGL4 and in Symbol font) |
↓ | 8595 | ↓ | 2193 | ↓ | DOWNWARDS ARROW (present in WGL4 and in Symbol font) |
↔ | 8596 | ↔ | 2194 | ↔ | LEFT RIGHT ARROW (present in WGL4 and in Symbol font) |
↕ | 8597 | ↕ | 2195 | UP DOWN ARROW (present in WGL4) | |
↖ | 8598 | ↖ | 2196 | NORTH WEST ARROW | |
↗ | 8599 | ↗ | 2197 | NORTH EAST ARROW | |
↘ | 8600 | ↘ | 2198 | SOUTH EAST ARROW | |
↙ | 8601 | ↙ | 2199 | SOUTH WEST ARROW | |
↚ | 8602 | ↚ | 219A | LEFTWARDS ARROW WITH STROKE | |
↛ | 8603 | ↛ | 219B | RIGHTWARDS ARROW WITH STROKE | |
↜ | 8604 | ↜ | 219C | LEFTWARDS WAVE ARROW | |
↝ | 8605 | ↝ | 219D | RIGHTWARDS WAVE ARROW | |
↞ | 8606 | ↞ | 219E | LEFTWARDS TWO HEADED ARROW | |
↟ | 8607 | ↟ | 219F | UPWARDS TWO HEADED ARROW | |
↠ | 8608 | ↠ | 21A0 | RIGHTWARDS TWO HEADED ARROW | |
↡ | 8609 | ↡ | 21A1 | DOWNWARDS TWO HEADED ARROW | |
↢ | 8610 | ↢ | 21A2 | LEFTWARDS ARROW WITH TAIL | |
↣ | 8611 | ↣ | 21A3 | RIGHTWARDS ARROW WITH TAIL | |
↤ | 8612 | ↤ | 21A4 | LEFTWARDS ARROW FROM BAR | |
↥ | 8613 | ↥ | 21A5 | UPWARDS ARROW FROM BAR | |
↦ | 8614 | ↦ | 21A6 | RIGHTWARDS ARROW FROM BAR | |
↧ | 8615 | ↧ | 21A7 | DOWNWARDS ARROW FROM BAR | |
↨ | 8616 | ↨ | 21A8 | UP DOWN ARROW WITH BASE (present in WGL4) | |
↩ | 8617 | ↩ | 21A9 | LEFTWARDS ARROW WITH HOOK | |
↪ | 8618 | ↪ | 21AA | RIGHTWARDS ARROW WITH HOOK | |
↫ | 8619 | ↫ | 21AB | LEFTWARDS ARROW WITH LOOP | |
↬ | 8620 | ↬ | 21AC | RIGHTWARDS ARROW WITH LOOP | |
↭ | 8621 | ↭ | 21AD | LEFT RIGHT WAVE ARROW | |
↮ | 8622 | ↮ | 21AE | LEFT RIGHT ARROW WITH STROKE | |
↯ | 8623 | ↯ | 21AF | DOWNWARDS ZIGZAG ARROW | |
↰ | 8624 | ↰ | 21B0 | UPWARDS ARROW WITH TIP LEFTWARDS | |
↱ | 8625 | ↱ | 21B1 | UPWARDS ARROW WITH TIP RIGHTWARDS | |
↲ | 8626 | ↲ | 21B2 | DOWNWARDS ARROW WITH TIP LEFTWARDS | |
↳ | 8627 | ↳ | 21B3 | DOWNWARDS ARROW WITH TIP RIGHTWARDS | |
↴ | 8628 | ↴ | 21B4 | RIGHTWARDS ARROW WITH CORNER DOWNWARDS | |
↵ | 8629 | ↵ | 21B5 | ↵ | DOWNWARDS ARROW WITH CORNER LEFTWARDS (present in Symbol font) |
↶ | 8630 | ↶ | 21B6 | ANTICLOCKWISE TOP SEMICIRCLE ARROW | |
↷ | 8631 | ↷ | 21B7 | CLOCKWISE TOP SEMICIRCLE ARROW | |
↸ | 8632 | ↸ | 21B8 | NORTH WEST ARROW TO LONG BAR | |
↹ | 8633 | ↹ | 21B9 | LEFTWARDS ARROW TO BAR OVER RIGHTWARDS ARROW TO BAR | |
↺ | 8634 | ↺ | 21BA | ANTICLOCKWISE OPEN CIRCLE ARROW | |
↻ | 8635 | ↻ | 21BB | CLOCKWISE OPEN CIRCLE ARROW | |
↼ | 8636 | ↼ | 21BC | LEFTWARDS HARPOON WITH BARB UPWARDS | |
↽ | 8637 | ↽ | 21BD | LEFTWARDS HARPOON WITH BARB DOWNWARDS | |
↾ | 8638 | ↾ | 21BE | UPWARDS HARPOON WITH BARB RIGHTWARDS | |
↿ | 8639 | ↿ | 21BF | UPWARDS HARPOON WITH BARB LEFTWARDS | |
⇀ | 8640 | ⇀ | 21C0 | RIGHTWARDS HARPOON WITH BARB UPWARDS | |
⇁ | 8641 | ⇁ | 21C1 | RIGHTWARDS HARPOON WITH BARB DOWNWARDS | |
⇂ | 8642 | ⇂ | 21C2 | DOWNWARDS HARPOON WITH BARB RIGHTWARDS | |
⇃ | 8643 | ⇃ | 21C3 | DOWNWARDS HARPOON WITH BARB LEFTWARDS | |
⇄ | 8644 | ⇄ | 21C4 | RIGHTWARDS ARROW OVER LEFTWARDS ARROW | |
⇅ | 8645 | ⇅ | 21C5 | UPWARDS ARROW LEFTWARDS OF DOWNWARDS ARROW | |
⇆ | 8646 | ⇆ | 21C6 | LEFTWARDS ARROW OVER RIGHTWARDS ARROW | |
⇇ | 8647 | ⇇ | 21C7 | LEFTWARDS PAIRED ARROWS | |
⇈ | 8648 | ⇈ | 21C8 | UPWARDS PAIRED ARROWS | |
⇉ | 8649 | ⇉ | 21C9 | RIGHTWARDS PAIRED ARROWS | |
⇊ | 8650 | ⇊ | 21CA | DOWNWARDS PAIRED ARROWS | |
⇋ | 8651 | ⇋ | 21CB | LEFTWARDS HARPOON OVER RIGHTWARDS HARPOON | |
⇌ | 8652 | ⇌ | 21CC | RIGHTWARDS HARPOON OVER LEFTWARDS HARPOON | |
⇍ | 8653 | ⇍ | 21CD | LEFTWARDS DOUBLE ARROW WITH STROKE | |
⇎ | 8654 | ⇎ | 21CE | LEFT RIGHT DOUBLE ARROW WITH STROKE | |
⇏ | 8655 | ⇏ | 21CF | RIGHTWARDS DOUBLE ARROW WITH STROKE | |
⇐ | 8656 | ⇐ | 21D0 | ⇐ | LEFTWARDS DOUBLE ARROW (present in Symbol font) |
⇑ | 8657 | ⇑ | 21D1 | ⇑ | UPWARDS DOUBLE ARROW (present in Symbol font) |
⇒ | 8658 | ⇒ | 21D2 | ⇒ | RIGHTWARDS DOUBLE ARROW (present in Symbol font) |
⇓ | 8659 | ⇓ | 21D3 | ⇓ | DOWNWARDS DOUBLE ARROW (present in Symbol font) |
⇔ | 8660 | ⇔ | 21D4 | ⇔ | LEFT RIGHT DOUBLE ARROW (present in Symbol font) |
⇕ | 8661 | ⇕ | 21D5 | UP DOWN DOUBLE ARROW | |
⇖ | 8662 | ⇖ | 21D6 | NORTH WEST DOUBLE ARROW | |
⇗ | 8663 | ⇗ | 21D7 | NORTH EAST DOUBLE ARROW | |
⇘ | 8664 | ⇘ | 21D8 | SOUTH EAST DOUBLE ARROW | |
⇙ | 8665 | ⇙ | 21D9 | SOUTH WEST DOUBLE ARROW | |
⇚ | 8666 | ⇚ | 21DA | LEFTWARDS TRIPLE ARROW | |
⇛ | 8667 | ⇛ | 21DB | RIGHTWARDS TRIPLE ARROW | |
⇜ | 8668 | ⇜ | 21DC | LEFTWARDS SQUIGGLE ARROW | |
⇝ | 8669 | ⇝ | 21DD | RIGHTWARDS SQUIGGLE ARROW | |
⇞ | 8670 | ⇞ | 21DE | UPWARDS ARROW WITH DOUBLE STROKE | |
⇟ | 8671 | ⇟ | 21DF | DOWNWARDS ARROW WITH DOUBLE STROKE | |
⇠ | 8672 | ⇠ | 21E0 | LEFTWARDS DASHED ARROW | |
⇡ | 8673 | ⇡ | 21E1 | UPWARDS DASHED ARROW | |
⇢ | 8674 | ⇢ | 21E2 | RIGHTWARDS DASHED ARROW | |
⇣ | 8675 | ⇣ | 21E3 | DOWNWARDS DASHED ARROW | |
⇤ | 8676 | ⇤ | 21E4 | LEFTWARDS ARROW TO BAR | |
⇥ | 8677 | ⇥ | 21E5 | RIGHTWARDS ARROW TO BAR | |
⇦ | 8678 | ⇦ | 21E6 | LEFTWARDS WHITE ARROW | |
⇧ | 8679 | ⇧ | 21E7 | UPWARDS WHITE ARROW | |
⇨ | 8680 | ⇨ | 21E8 | RIGHTWARDS WHITE ARROW | |
⇩ | 8681 | ⇩ | 21E9 | DOWNWARDS WHITE ARROW | |
⇪ | 8682 | ⇪ | 21EA | UPWARDS WHITE ARROW FROM BAR | |
⇫ | 8683 | ⇫ | 21EB | UPWARDS WHITE ARROW ON PEDESTAL | |
⇬ | 8684 | ⇬ | 21EC | UPWARDS WHITE ARROW ON PEDESTAL WITH HORIZONTAL BAR | |
⇭ | 8685 | ⇭ | 21ED | UPWARDS WHITE ARROW ON PEDESTAL WITH VERTICAL BAR | |
⇮ | 8686 | ⇮ | 21EE | UPWARDS WHITE DOUBLE ARROW | |
⇯ | 8687 | ⇯ | 21EF | UPWARDS WHITE DOUBLE ARROW ON PEDESTAL | |
⇰ | 8688 | ⇰ | 21F0 | RIGHTWARDS WHITE ARROW FROM WALL | |
⇱ | 8689 | ⇱ | 21F1 | NORTH WEST ARROW TO CORNER | |
⇲ | 8690 | ⇲ | 21F2 | SOUTH EAST ARROW TO CORNER | |
⇳ | 8691 | ⇳ | 21F3 | UP DOWN WHITE ARROW | |
⇴ | 8692 | ⇴ | 21F4 | RIGHT ARROW WITH SMALL CIRCLE | |
⇵ | 8693 | ⇵ | 21F5 | DOWNWARDS ARROW LEFTWARDS OF UPWARDS ARROW | |
⇶ | 8694 | ⇶ | 21F6 | THREE RIGHTWARDS ARROWS | |
⇷ | 8695 | ⇷ | 21F7 | LEFTWARDS ARROW WITH VERTICAL STROKE | |
⇸ | 8696 | ⇸ | 21F8 | RIGHTWARDS ARROW WITH VERTICAL STROKE | |
⇹ | 8697 | ⇹ | 21F9 | LEFT RIGHT ARROW WITH VERTICAL STROKE | |
⇺ | 8698 | ⇺ | 21FA | LEFTWARDS ARROW WITH DOUBLE VERTICAL STROKE | |
⇻ | 8699 | ⇻ | 21FB | RIGHTWARDS ARROW WITH DOUBLE VERTICAL STROKE | |
⇼ | 8700 | ⇼ | 21FC | LEFT RIGHT ARROW WITH DOUBLE VERTICAL STROKE | |
⇽ | 8701 | ⇽ | 21FD | LEFTWARDS OPEN-HEADED ARROW | |
⇾ | 8702 | ⇾ | 21FE | RIGHTWARDS OPEN-HEADED ARROW | |
⇿ | 8703 | ⇿ | 21FF | LEFT RIGHT OPEN-HEADED ARROW |
11.5.11
a bug in WORD 2007, 2010
But it is Very annoying that an error occurs when you use Track changes and new equations.
It wasted me several hours doing this meaningless work.
Don't know why MS would not attempt to fix this bug.
Be careful from now on till MS fix it:
1. Save frequently
2. do not use track changes for equations
10.5.11
ADSL2+, VOIP, Wireless router Setup
基本上有两种方法:1。跳过无线路由器的WAN,禁用DHCP;2。桥接MODEM
我选用了第一种方法,原因是不愿修改本来好好的MODEM了。
一点备忘,只适合我自己的机器和MODEM:
IP: 192.168.20.100 101,102。。。可用于其它机器
Subnet Mask . . . . . . . . . . . : 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 . . . . . . . . : 192.168.20.1
DNS Servers . . . . . . . . . . . : 192.168.1.1
以下是转自whirlpool论坛的:
方法一: http://forums.whirlpool.net.au/forum-replies.cfm?t=933517
This tutorial is for those people that have an ADSL modem/router and wish to add a wireless router, this tutorial sets the primary router as the control device and sets the wireless router as a switch 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removing control and extra abilities of the wireless router)
Note for airport Extreme users, the airport extreme auto senses dual routers and will switch its self to bridge mode thus not requiring the following set up.
This tutorial does not apply to cable modem users, with the exception of BigPond cable customers with an SBG900 modem which is also a wireless router.
Cable modem users can just go out and buy a wireless router and connect it to their modem and it should just work without issue.
If you wish to let the wireless router have control and just turn the modem/router into a basic modem try this tutorial instead.
Bridge mode, adding a wireless router
/forum-replies.cfm?t=814956
Introduction
It seem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adopting wireless devices to add to their existing networks. This causes an issue when their primary internet connection device (eg modem) also contains a router. The reason being is most wireless devices also have a built in router as well.
Having two routers creates two networks with two DHCP servers and two NATs, this causes an issue when port forwarding and UPnP need to be employed on devices (eg computers) connected to the 2nd router.
To eliminate the second router we need to bypass its Wan section and essentially turn the device into a network switch with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Note for this tutorial
modem/router will be called – primary router
wireless router will be called secondary router
Cables used should standard network patch cables cat 5e 0r cat 6, new routers and modems can detect the type of cable and correct as needed.
CAT 5 cables can only be used for 10/100 ethernet connections. You will need CAT5e or CAT 6 if using 10/100/1000 ethernet.
Step One
Identifying ip addressing range (primary router)
The first thing we need to do is identify the DCHP IP address of the primary router.
To do this connect your computer to the primary router and allow it to connect as normal, ensuring it can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Click on start and click run
Type "cmd" (without the quotation marks)
Click ok
When the cmd window opens type "ipconfig"
Your connection information should appear
Take note of the following and write then down as they will be needed shortly
- ip address =
- subnet mask =
- default gateway =
You can now close the command window and disconnect the computer from the primary router
Step Two
Changing address of the secondary router and disabling dhcp
Power up the secondary router, but do not connect it to the primary router as of yet.
Connect your computer to lan 4 port on the secondary router and allow it to connect.
Connect to the web UI of the secondary router (see your secondary routers user manual for details of how to access).
In the web UI you need to change the routers lan gateway address, usually this will be something like 192.168.1.1 or 192.168.0.1 or even 10.1.1.1 etc.
We need to change it to the same ip range of the primary router.
So if for example your default gateway of the primary router is 192.168.1.1
We then change the secondary routers ip address to lets say 192.168.1.240
and save.
Then go to the DHCP section of the secondary router and click the radio button etc that says enable/disable DHCP server, ensuring the DHCP server is disabled.
Save changes and apply.
Disconnect your computer from the secondary router, and power off both the secondary router and your computer.
Step Three
Bypass WAN
With the primary router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and working correctly:
Connect a standard ethernet cable from Lan1 port on the Primary router to Lan 1 port on the secondary router and power up the secondary router.
Connect your computer to lan ports 2, 3 or 4.
You can now connect to the secondary router's UI by typing the IP address we set earlier (eg 192.168.1.240) and setup the wireless section of the secondary router.
From now on all control except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is controlled from the primary router as we have bypassed the control functionality of the secondary router.
To port forward you enter the details as required in the primary router and if using http://portforward.com/guides.htm, follow the details for the primary router.
Adding a tip for VoIP:
If you use WAN-bypass on a VoIP/router such as the Netgear WGR613V , there is an extra step to get voip working.
You must add static routes to your gateway for the VoIP server or protocols and DNS, so the ATA is not trying to use your disconnected WAN port. Even better would be to have it run a DHCP client, or manually set a default gateway, but the Netgear devices at least do not allow that. Seting static routes is the only way I see to fix it.
Thanks to mike for this tip.
pete
An alternate way to make the primary router just a modem and allow the secondary router to have control is called bridge mode and you can find the tutorial here:
Bridge mode, adding a wireless router
5.5.11
我又回家了
我的旅程是从perth出发,在dubai转机,住了两个晚上,游玩了一趟dubai这个新兴的大都市,有奢华的一面,用“门盈罗绮,市列珠玑,竞豪奢”形象这个爆发户倒是很合适,去了帆船酒店和海滩。百闻不如一见,一见并未超出所闻,感觉很一般,在澳洲待久了,去哪的沙滩也不会觉得出奇地美。也去了atlantis,看到了棕梠岛,不能不承认是个巨大的工程奇迹,但我不喜欢这种人力加金钱堆砌起来的地方。去了DUBAI MALL和世界第一高楼,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流,看来这“阿陼物”的魔力巨大,应了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Dubai也有相当草根和下层社会的地方,离我所住hotel不远据说就是个民工聚集区,大多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晚上下班也象中国的民工一样三五一群在路边玩赏他们汗水建设起来的城市,这个区吃饭是很便宜的,我也学着阿三的样子用手抓着那种烤饼蘸着或许是咖哩做的酱汁,如果没有洁癖,口味还不算太差,我这个坐完飞机就想吐的胃还是承受这种食物,主食是烤鸡肉之类,也是很多咖哩,量是出奇的大,象我这样的在家能包员的橡皮肚也只能吃一半。附近小超市东西不贵,卖的棷枣很便宜也很好吃。
dubai在飞机上看,黄沙沙一片,偶尔有几处斑驳的沙漠植物,自然环境很是恶劣。参考了DUBAI的博物馆更印证了这一点,几十年最多不到一百年前酋长住的地方强不过民工的工棚。这些阿拉伯老祖宗在沙漠中光着脚丫子放骆驼,等到发现了石油,一夜之间走向了奔驰时代。突然之间的暴发也让这些只占人口的十分之一的阿拉伯人把绝大多部分工作给了外国人去干,这些优等公民不劳而获,高高在上。其中还算自食其力者到政府部门供职,在我办出关手续里看到的一身白布包裹的,头上顶个圆圈的,应该是这里的公民无疑了。其中工作之“稳重”和放松远远高过当年那些国营的人务员,这些白衣王子大多靠到椅子上,一只手戳键盘同时和同事聊天。排了近两个小时的队,短短二十来个人的队伍才算查完。比起那些开些兰博基尼飙车和吸毒的纨绔子弟,这已经可能算是佼佼者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想暴发,一旦整天吃衣不愁无所事事,看来还是相当空虚的。人生想想真是有意思,什么是富贵,什么 是贫穷?
13.4.11
miss someone in the deepest part of my heart
花萎云散思芳魂
I don't think you are likely to see this. It is just for my beautiful memory...
If we have next life (I would rather believe in Bhuda), I wish we can meet on the beautiful rose garden when we are young.
6.4.11
5.4.11
good on you , vba
here is some useful reference:
--------------------------------------------
用VBA得到EXCEL表格中的行数和列数
每种方法中上面的是Excel的行数,下面的是Excel的列数。方法1:
ActiveSheet.UsedRange.Rows.Count
ActiveSheet.UsedRange.Columns.Count
缺点:有时可能会比实际数大一些,原因是如果你把最后几行(列)数据清除后(非整行或整列删除),用这个命令仍返回未清除前的值。就是说现在虽然是空的,但是你曾经用过也算你的。
方法2:
ActiveSheet.Range("A65535").End(xlUp).Row
ActiveSheet.Range("IV1").End(xlToLeft).Column
可以简写为:
ActiveSheet.[A65536].End(xlUp).Row
ActiveSheet.[IV1].End(xlToLeft).Column
缺点:只能计算出一列(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所在的行(列)数。本例是只返回A列最后一个单元格所占的行数。
方法3:
ActiveSheet.Cells.SpecialCells(xlCellTypeLastCell).Row
ActiveSheet.Cells.SpecialCells(xlCellTypeLastCell).Column
缺点:在工作表进行对删除或清除操作时也会变得比实际情况大。
方法4:
ActiveSheet.UsedRange.SpecialCells(xlCellTypeLastCell).Row
ActiveSheet.UsedRange.SpecialCells(xlCellTypeLastCell).Column
缺点:在工作表进行对删除或清除操作时也会变得比实际情况大。
方法5:
Application.CountA(ActiveSheet.Range("A:A"))
Application.CountA(ActiveSheet.Range("1:1"))
只能统计一列(行)的实际使用情况,得到的不一定是最后一行(列)的位置。方法2的数值比此方法大时,说明在A列的数据间有空白未填写的单元格。
方法6:
ActiveSheet.Cells.Find(What:="*", After:=[A1], SearchOrder:=xlByRows, SearchDirection:=xlPrevious).Row
ActiveSheet.Cells.Find(What:="*", After:=[A1], SearchOrder:=xlByColumns, SearchDirection:=xlPrevious).Column
效果同方法2
以上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是方法1和方法2。
from: http://www.okexcel.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6
-----------------------------------------------
the following is my code:
1. generate Ncase sheets and import
2.generate equations and combine
Option Explicit
Sub Button1_Click()
Dim nsheet As Integer, ncase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nrwst As Integer, nsheet As Integer
Dim connstring As String, fpath As String, exnm As String
nsheet = Sheets.Count
Worksheets("Instruction").Select
ncase = Cells(6, 3).Value
fpath = Cells(6, 7).Value
If fpath = "" Then
fpath = Application.Path & "\Result_Case"
End If
exnm = Cells(6, 9).Value
nrwst = Cells(10, 3).Value
If nsheet < ncase + 1 Then
Sheets.Add after:=Sheets(Sheets.Count), Count:=(ncase - nsheet + 1)
End If
For i = 1 To ncase
Worksheets(i + 1).Name = "Case" & i
Worksheets(i + 1).Select
connstring = "TEXT;" & fpath & i & exnm
With 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Connection:=connstring, Destination:=Range("$A$1"))
.Name = "Result_Case" & i
.FieldNames = True
.RowNumbers = False
.FillAdjacentFormulas = False
.PreserveFormatting = True
.RefreshOnFileOpen = False
.RefreshStyle = xlInsertDeleteCells
.SavePassword = False
.SaveData = True
.AdjustColumnWidth = True
.RefreshPeriod = 0
.TextFilePromptOnRefresh = False
.TextFilePlatform = 936
.TextFileStartRow = nrwst
.TextFileParseType = xlFixedWidth
.TextFileTextQualifier = xlTextQualifierDoubleQuote
.TextFileConsecutiveDelimiter = False
.TextFileTabDelimiter = True
.TextFileSemicolonDelimiter = False
.TextFileCommaDelimiter = False
.TextFileSpaceDelimiter = False
.TextFileColumnDataTypes = Array(1, 1)
.TextFileFixedColumnWidths = Array(27)
.TextFileTrailingMinusNumbers = True
.Refresh BackgroundQuery:=False
End With
Next i
End Sub
Sub Button2_Click()
Dim nrow As Long, i As Integer, ncase As Integer
Dim eqstr As String
Dim ws As Worksheet
Worksheets("Instruction").Select
ncase = Cells(6, 3).Value
eqstr = Cells(23, 7).Value
For i = 1 To ncase
Worksheets(i + 1).Select
nrow = ActiveSheet.Range("a65536").End(xlUp).Row
Range("c2").Select
ActiveCell.FormulaR1C1 = eqstr
Range("C2").Select
Selection.AutoFill Destination:=Range("C2", Range("c2").Offset(nrow - 2, 0))
Next i
Sheets.Add after:=Sheets(Sheets.Count)
Sheets(Sheets.Count).Name = "Combined"
Set ws = Worksheets("Combined")
For i = 1 To 24
ws.Range(ws.Range("a1").Offset(0, (i - 1) * 3), ws.Range("a1").Offset(65535, i * 3 - 1)).Value = Worksheets("Case" & i).Range("a1:c65536").Value
Next i
End Sub
Sub deleteblank()
Dim i As Long, j As Long
Worksheets("CombinedDeletedMasked").Select
j = 1
For i = 3 To 72 Step 3
Worksheets("result").Cells(j, 1) = Cells(1048576, i)
j = j + 1
Next i
End Sub
4.4.11
VBA Range
i tried a pretty long time to copy 3 columns from 24 sheets to a new sheets. the code is as following. i know it may be stupid but it worked.
the RANGE is powerful with the offset. good. i will use this in later data processing.
Option Explicit
Sub CombineSheets()
Dim i As Integer
', j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nrows As Integer
'Worksheets("Combined").Select
Dim ws As Worksheet
Set ws = Worksheets("Combined")
For i = 1 To 24
ws.Range(ws.Range("a1").Offset(0, (i - 1) * 3), ws.Range("a1").Offset(65535, i * 3 - 1)).Value = Worksheets("Case" & i).Range("a1:c65536").Value
'For j = 1 To 3
' For k = 1 To nrows
' Cells(k, (i - 1) * 3 + j) = Worksheets("Case" & i).Cells(k, j)
' Next k
'Next j
Next i
End Sub
Snapshot button in Acrobat X
any complaints do not change the world. so the trouble is the Acrobat X. i can not find the familiar Snapshot (the camera) button . it really waste me a long time (Damn, or TNND in mother language). here is the solving method - simple?! (just not understanding what the software updating pig-head thinking).
right click the tool bar --> Edit -->Snapshot
a good reference: http://blogs.adobe.com/acrolaw/2011/03/customizing-toolbars-in-acrobat-x-2/
29.3.11
how to print 2sides scanned file
2. print the 1.pdf at the big printer (any printer) using reverse order 11, 9 , 7, 5, 3, 1;
3. put the printout at the small printer (words to up and head to outside);
4. print the 2.pdf at the small printer.
Directory view and print
http://www.jddesign.co.uk/products/expprint/expprint.htm
2.Tree
Tree x:\xxx\ /f /a >x:\xxx.txt
/f - include files
/a - ascii character
http://blog.csdn.net/goody9807/archive/2007/09/11/1780717.aspx
ps. Ultraedit can be used to print the Tree result to reduce the blank part
23.3.11
28.2.11
Seperate Windows for Excel 2007 in Win7
no need to change the regedit ...
works well at my computer:win764bit + office2007
find the value at A column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value at B column
A B
0 0.3
5 -0.1
2.0 8
... ...
Index(a2:a65536,match(max(b2:b65536),b2:b65536,0)
2.2.11
EndNote attached file path problems
I tried the Endnote official method and it does not work (probably I miss operated. But it seems copy all the files again. a little worried about the space).
Here is a good simple easy perfect....way:
From: http://youyong.zz23.com/html/keyangongju/2010/0128/38725.html
背景:Endnote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文献管理软件,这一点应该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应用越广泛,也就意味着用的人越多,也就意味着会出现众口难调的 现象。就比如最近一直困扰本人的一个问题,关于附件路径。具体一点说,Endnote是提供了一个相对路径的工具,但是本人认为不喜欢这个功能,因为它会 把所有的pdf等附近都拷入到一个名为pdf的文件夹中。这样也有不便,比如我习惯按照期刊名称分类存放文献,这样方便日后寻找,在这种情况下,结合 endnote使用会带来一些麻烦,就是必须使用绝对路径,也就意味着,日后要重装系统,或者想要把这些文献转移到另外一个硬盘、电脑,必须还考回到相同 的目录下,否则就不能再用endnote直接打开连接的附件了。
目的:解决endnote必须使用相对路径的麻烦
方法:首先想到的是修改enl文件里的内容,比如说是用替换功能修改绝对路径,但是历经多次试验,都是惨败。具体原因,主要是enl文件有加密和备份保护机制。
然 后想到的就是文件夹映射。网上查了一下,好像有几个小软件,但是具体功能是否好用,不敢保证,因为对操作系统和磁盘格式有很大依赖性。后来无意中看到了 mklink这个dos命令(vista和win7中绝对有,xp及以下就不清楚了,没有考证),使用也很简单,mklink /j 虚拟路径名 目标路径名(虚拟路径名即endnote里附件的绝对路径文件夹,目标路径名即当前存放pdf文件的真实路径)
就这么简单,就完成了虚拟路径的设置,再次打开enl文件,选择open attached files,congratulations, all done!
这 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实现了虚拟路径的设置,打开enl文件都可以找到pdf文件(如果移动真实文件夹,那需要从新虚拟路径,在从新虚拟之前,要删除 虚拟路径,直接在资源管理器中右键删除即可,或者使用rd命令,不能使用del命令,会删除真实文件中的文件,注意!),而且无论在真实路径还是虚拟路径 打开pdf对文件修改效果都是一样的。
http://torsion519.blog.hexun.com/36561390_d.html
9.1.11
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
Not original , from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tdtw/archives/351117.aspx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 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么人吸鸦 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钟。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这就像某个人均GDP不到三千美 圆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风骚一样),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睡衣之类不好玩。另一方面,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 员反倒可以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策,还拼着老命的引进鸦片,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
一开始,皇帝老爷们对禁烟这事儿都不是很认真,直到道光年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清朝的鸦片军被打得找不着北,发现枪杆子不好使的道光把所有的责任 都推到了鸦片身上。其实道光也不想想怎么官兵抽鸦片农民就不抽的,当时的军队腐败不堪,平时也不好好训练,省下来的钱跑去吃喝玩乐,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 装模作样的表演几个固定节目,所以后来清军和洋人打白刃战时人数占优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到甲午海战时更是在装备领先的情况下被日本打败。而皇帝为了构建和 谐社会,对军队一直是好生供养,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抽鸦片的所有条件:金钱和时间。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本来就跟农民差不多,抽了鸦片就更没得玩了,这时道光才 知道着急,发了狠要禁烟。但他哪里想得到那些本应帮他禁烟的人,既是鸦片的主要消费群体,又是鸦片走私的庇护者。对这些人来说,军队没战斗力关我屁事,大 清的江山关我屁事,又不是我的,是你皇帝老子一个人的,我趁着现在当官使劲捞就是了。
这么一来,禁烟自然是无从谈起,直到最后道光才物色到了一个真正肯禁烟的人——林则徐,和英国人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说来搞笑,林则徐到广州禁 烟,本来当地官员是想拿银子打发他回家的,谁知此人是真心办事,不吃这一套。今天我们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其实当时官员们都当他是神经病,而且这种人真要 放到今天的官场他还是要被当成神经病,要不了三两回合就得被和谐。林则徐到广州后不久就要求洋商们交出所有鸦片,还发了份照会:听说英美两国天气干燥,土 质干硬,夷人都是把肉磨成粉食用,久而久之导致大便不通,只有中国的大黄和茶叶可解,皇上对你们有恩,你们也该配合我这个钦差的禁烟工作。我对你们这些外 夷的伎俩再了解不过,所以别跟我耍什么花招,其实我们老百姓都很讨厌你们了,你们再卖鸦片,难保他们不会弄死你们……
这个大便不通还不是最离谱的,此前还有大臣建议道光严惩吸食鸦片者,怎么个惩法呢?这个大臣说,他听说红毛们是把吸鸦片的人系在竹竿上,用大炮发射 进海里……林则徐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动不动就绑架民意威胁洋人,但其实言谈之中又经常流露出对民众的不屑,在他眼里,底层民众只有两种人:洋人的走狗与洋 人的潜在走狗。可惜洋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往往远胜这些政府官员,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商安德森就建议英国政府:据我观察,中国的老百姓普遍讨厌清政府, 等打进去时,我们不能伤害一般群众,而且应该张贴告示,说这场战争不是针对他们的。后来英军也照作了,于是清廷又大骂洋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林则徐的照会一来,洋人第一反应是又他妈来要保护费了,正商量着该花多少钱摆平呢。其实当时洋人们是混得很悲惨的,清朝闭关锁国,重农轻商,本就看 不起做生意的,又自封天朝上国,觉得自己天生就不用跟外夷讲什么平等,所以指定只有广州十三行才能进行洋货买卖,而且还不是洋人卖,而是由中国人中转,洋 人不能随意接触其他中国人,而且也不能随意在中国走动,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内活动,换句话讲就是“外国人与狗不得外出”。清朝关税虽低,但那只是理论税,洋 人在中国总免不了被横敲竹杠。而且那些贩卖洋货的中国人必须靠贿赂换取外贸执照,这个钱当然要算在商品价格里,导致洋货价格像中国的房市一样一路走高,本 来中国人就不感兴趣,这么一来就更卖不出去了。所以说鸦片除了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把民间的财产转移向了政府。
在此之前洋商们一直都没遇到林则徐这款的,一时摸不清对方的来意,打算先观察观察敌情,回复林则徐说要用七天时间商量商量。林则徐本来觉得自己在这 些夷人面前是充满优越感的,完全应该说一不二,想不到对方还要开什么委员会搞民主决议,一下把他给惹火了。林则徐查清英商颠地是“拖延战术”的主要智囊, 立刻派人前去捉拿。后来差人去执行任务时耍了个滑头,说是“召颠地入城”,但英国人还是不放心,要求林则徐承诺24小时内放颠地回来。大清可从来没什么拘 留最长期限之类的说法,都是想关多久关多久,所以林则徐一听,你这不是他娘的放屁吗,马上抓了两个买办(即汉奸)到英国人那里示JB威。这下英国人才明白 事态严重了,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这时另一个主角——英国驻华商务总督义律——登场了。说来搞笑,此人作为鸦片战争引发者之一,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反鸦片者,他认为鸦片本身就是不道德 的,在一个明令禁止鸦片的国家内走私鸦片更是有辱英王的名誉。义律一听林则徐要动颠地,马上急了,匆匆跑到商馆去,谁知林则徐给他来了个有去无回,等义律 一进去就把商馆给封闭了,撤走所有的中国人,勒令中国人不得再与洋商接触,否则以汉奸论处,还来了个断水断粮。义律一看这架势,是要把人活活逼死,马上给 林则徐写了封信,大意是威胁说你再这样难保两国不会打仗。林则徐在下面加了批语:“天下万方,何处与天朝相提并论?‘两国’称谓,难道是指英国和美国说 的?”其实义律与林则徐交涉数次,基本处于鸡同鸭讲,双方都以武力威胁对方,但又都不惧怕对方的武力,只不过义律是嚣张但有底气,而林则徐根本是无知者无 畏,所以两个人都奇怪了,靠,他怎么就不怕我呢?其它内容基本上也是有听没懂,例如林则徐对这封信是这样回复的:先大谈因果报应学说,举了一些坏人突然暴 毙的实例,接着谈中国对英商的恩情,又讲到没有茶叶洋人就会大便不通而死的问题,另外民意沸腾,举国激昂,再不交出鸦片,小心吾皇天威降临……
但总体而言,林则徐没直接进去把洋人杀掉,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至于他不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就是想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表达天朝对这些外夷宽宏大量的 姿态。义律那边被断水断粮也受不了,再加上搞走私本就理亏,于是跟英商们商量能不能把鸦片全部上缴,这里他也耍了个滑头,说你们这些鸦片损失将由政府来处 理。英商一听乐坏了,这等于是把鸦片送给中国人,再从英国政府那里拿钱,当然是十二万分的乐意,当然他们也知道义律是在打官腔,他本身也没那么大的能量给 赔偿问题打包票,于是又集资给一个马上要回英国的商人,让他到议会去活动活动。理论上来说英商本来是一毛钱都拿不到的,在鸦片战争打响之前,英国政府的态 度一直是“你们走私你们活该”,大清爱咋咋地我们才不管你们的损失,连英国军舰都回复义律说不会保护违反他国法律的走私行为,但后来随着鸦片战争打响,情 势直转急下,也算这些鸦片贩子好运了。看到这里各位应该发现一点,其实英国之所以来侵略中国,跟虎门销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他们的政府本来没打算跟鸦片走 私扯上关系(当时英国政府也不了解英商的处境,对英商来说,鸦片贸易怎么看都不像是“走私”,因为来接头的不是政府官员,就是清朝水师)。战争的真正起因 其实是以下两件事:甘结与林维禧案。
英商在义律的怂恿下,把所有的鸦片全部交了出来,林则徐也终于解除了对英商的包围。但禁烟的事却还没有完。林则徐又要英商签订“甘结”,其实就是保 证书一类的东西,内容是禁止“一切来人”进行鸦片走私,否则一经发现,“货尽没官,人即正法”。这甘结的有趣之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连坐效应,他要英商不仅 对自己的船负责,还要对别人的船负责,不仅对英国人负责,还要对所有国家的人都负责。其实林则徐早在对付吸食者时就采用了“五户连环保”政策,但他不知道 洋人是绝对不会答应这种要求的,不然万一哪天船上有人夹带鸦片,弄不好自己小命也要玩完。林则徐觉得义律是这帮人的头头,要他代表所有洋商签字,义律告诉 林则徐:我不能代表那些英商,就算英国国王也代表不了他们。林则徐一听又怒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这不是存心忽悠我吗?但他还是很有风 度的教育义律:你骗我说你自己不能代表也就算了,但你说英国国王都不能代表,你这可是叛国啊,叛国大大的不好……
又是鸡同鸭讲。义律死活不签,最后全体英商撤出虎门,到葡萄牙人的地盘澳门交易去了。但林则徐连自己地盘以外的事也要管一管,命令义律要么回来甘 结,要么从此滚出中国,义律却坚决不从,提出以下几点:清朝将无辜者和走私者一起在商馆里拘禁七个星期之久;鸦片贸易受到中国官员的鼓励和保护,事实上他 们所从事的贸易里,没有一项是像鸦片这样有“固定收费”的(言下之意其它产品要交的苛捐杂费更多)。义律一是担心英商人身安全再受威胁,二是希望林则徐先 检讨一下大清自己的错误,但他们还没注意到一点:林则徐对付过吸鸦片的中国人,对付过提供鸦片的英国人,对付过卖鸦片的中国人,惟独没有对付那些保护鸦片 走私的人,这就是清朝官场官官相互的微妙“潜规则”,英国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的。林则徐又搬出民意恐吓义律:沿海民人,莫不视波涛如平地,倘一触动公 愤,则人人踊跃思奋,虽欲阻之而不能矣……
甘结的事久拖不下,双方旧怨未平,新仇又起。当时几个英国水手醉酒后与中国人发生冲突,双方群殴,一名叫林维禧的同志不幸为国捐躯。事发后,英国水 手立即花钱私了,请家属封口,但两天后还是让义律得知此事,前来调查,先给受害人家属赔偿,再分别悬赏,请目击者指出致命一击是哪个水手造成的、是英国人 先挑事还是中国人先挑事。又过了两天林则徐也知道了(英国水手的钱真是白花了),二话不说,要义律立即交出凶手,杀人偿命。义律哪敢把人交出来啊,那时英 国人判案还得给被告个申诉的机会,而我国的衙门就是八个字:大刑伺候,从实招来,狗熊被打完都会承认自己是兔子,而且林则徐根本不在乎是谁杀了人,反正我 死一个你也得死一个,随便哪个都行,这一点对尚未查清真相的义律来说更是无法接受。当时英国已经采用陪审团制度,义律提出要设立一个英式衙门,请林则徐前 来观摩,林则徐一听愣了,你们这些外夷还有衙门?当下拒绝。后来义律自己把人给审了,五名水手分别监禁三个月至半年不等并处以罚金,义律还特别强调,这些 人必须被关押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监狱。
义律当时的处境是很尴尬的,水手在中国杀人,本来应该接受中国的法律审判,但当时中英之间的文明程度实在差距太大,到了不能为人接受的程度,这就好 象今天中国人到哪个非洲国家打工,一不小心触犯了当地法律,结果被判用火烧死后由当地土人分而食之,中国人肯定也受不了。当然中国政府肯定不管这事儿就是 了,义律却表示绝不会让大英公民接受“野蛮肉刑”,拒不交出凶手。后来义律无奈之下想了个庸招,他骗林则徐说根据《万国公法》,他是拥有“领事裁判权” 的,这件事应该根据英国法律来判。谁知林则徐还真找自己的美国私人医生伯驾翻译了一下《万国公法》,虽说翻译出来的内容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但据伯驾所说, 没有“领事裁判权”这一说。而中国第二次接触《万国公法》已经是二十多年后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讲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倒也不算错,可惜“第一 人”也就是这么个“没有茶叶则大便不通”的水准。
说到这个伯驾,虽说他是林则徐的医生,却从来没有见过林则徐,因为林则徐不愿与外国人直接接触。好在他的毛病伯驾靠远程治疗也给解决了,伯驾在林则 徐的病历上是这么写的:“从医学上看,这个病案没有可以值得引起兴趣的地方。事实上,这位病人从来也没有见到过,但是我想,对于这样一位著名人物,他的行 为是中英这样两个大国间破裂的近因。”后来伯驾想给林则徐送三样礼物:一本地图册、一本地理书、一架地球仪,谁知林则徐要伯驾先填“请愿书”,意思是说给 我送礼是你的荣幸,得先请愿,我答应了才行。伯驾一气之下便没有再送,不然不知林则徐是否能真正的“开眼看世界”了。
义律这招算是昏到极点了,他想利用中国人对国际法的无知来解决此事,但就算“领事裁判权”真的存在,他眼中无知的中国人们又怎么可能遵守呢?更倒霉 的是又遇到这个“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一听《万国公法》里没有什么领事裁判权,一下火了,甘结的事还没搞完,你丫又忽悠我,看来对你们这些野蛮外夷 是客气不得了。林则徐故伎重施,又来了个遣散华工、断水断粮,逼义律交人,当然了,针对对象不仅是义律,而是所有英国商人。这种事情连续发生两回,义律是 真的受不了了,内心早已动了杀机,但他还想着能和平解决此事最好。对于甘结,义律先是提出可以具结,但只能“货尽没官”,绝不能“人即正法”,林则徐却一 口否决,坚持要砍人。后来林则徐也玩了个花招,说要么这样,你不具结也可以,但船要让我搜查一遍,看你还有没有鸦片。以林则徐的看法,是个人都该知道大清 是怎么搞搜查的,义律应该不会笨到答应这种要求,具结只是签个字的问题,相信义律还明白个中利害关系。但义律还偏偏不明白,说这个好,欢迎来搜。林则徐这 下被搞郁闷了,琢磨着义律这红毛可能还不太了解大清国的基本国情,只好亲自教育义律“大清式搜查”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我们效率比较低,需要花两百天才能 完成搜查,到时你的货物也该发霉了;另外搜查过程中肯定会弄坏弄丢点东西,大清可不负责任。但义律觉得钱的事小,甘结可是要人命的啊,于是老话一句:欢迎 来搜。
这可把林则徐气得不行。此时一票英国人也快渴死了,双方都感觉道理说不通了,有武力解决问题的打算。义律去九龙寻找淡水,遭到当地官员“五六小时的 延宕和令人发怒的拖辞推诿”,终于发出最后通牒:再不给淡水,将击沉眼前一切中国船只!而当地官员根本没拿这些不知哪个旮旯里冒出来的野蛮人当回事,中英 间的第一次冲突就这么开始了。我一直觉得,如果仅仅因为义律不肯具结就将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来混淆视听的话,那称其为“淡水战争”应该也完全 说得过去。后来各种小冲突又出现数次,水勇们向林钦差汇报自己的“辉煌战果”,林则徐不疑有诈,发挥了我国“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光荣传 统,告诉道光我军“七战七捷”。其实你看当时的战报是相当有意思的,里面文学创作的气息非常浓,读起来很像武侠小说。清朝士兵笔下的英国人从来不会留下尸 体,不是滚落悬崖就是落水无法打捞,只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洋夷的帽子,而我们的兵器上则沾满血迹。一句话:战果丰厚,证据没有。而道光和林则徐这两个人已经 被忽悠得快要高潮了。
消息传到英国后,议会进行了辩论,双方就出兵与否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主要观点如下:中国人以优越人种、天朝上国自居,对英商横加侮辱,更屡次侵犯 人权,以性命相威胁,甚至两次危及没有进行鸦片走私的无辜英商,并影响到鸦片之外的贸易;中国的法律仿佛是专门为贪官勒索而设置的,既无法执行又荒谬野蛮 透顶,而且与中国进行贸易需要交纳比关税高得多的保护费。结论:对这样的野蛮民族,讲道理讲不通,只有先把它揍服帖了再说。271:262票,九票之差, 战争打响,蒋廷黻有一句话精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实质:战争之前我们不给他们平等,战争之后他们不给我们平等。其实战争打响之前英国还是给过中国和平解决问 题的机会,派人坐船来送最后通牒,但中国守军看不懂船上挂的白旗子是什么意思,照面就打。之前中国水师曾挂着红旗子满地乱蹿,被英军误以为是来打架的,也 是见面就轰。我时常觉得,两国既然已经沟通不能到这种地步了,真的没什么比打一架更好了,就算这最后通牒送到了,双方的战争也不可能因此终止啊。
林则徐在开战之前还给英国国王写了封信。其实本来是想给美国国王和英国国王各写一封的,后来一打听发现美国连个国王都没有,而英国的国王是个女人, 这下对两国更是鄙夷了。为了翻译这封信林则徐破天荒的见了几个外国水手,请他们代为翻译,水手看完信之后差点没笑喷出来:首先吹嘘大清皇帝有多牛B,统治 了整个天下,恩泽四方;然后夸奖英国女王一贯恭顺,仿佛在表扬一个藩属国的酋长;接着大谈中国对英国的恩惠,无非又是没有茶叶英国人就要大便不通而死;再 来教育女王因果报应学说,讲述坏人突然暴毙的实例;最后像命令下属一样让女王“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否则“我天朝君临万 国,尽有不测神威”……
后来的战事就不做细表了,反正清朝一路胜利胜利再胜利,前进前进再前进,突然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就失败了,至少在道光眼里是这样。然后大家签条约,坐 下来吃个饭,这事儿就算完了。至于那《南京条约》的内容,除了我们教科书上学的割香港、赔白银、开五口之外,还要求清朝赦免一切在华关押的英国人,不得对 那些和英军有接触的中国人(俗称汉奸)秋后算帐(看人家这人权工作搞的),关税必须是固定的并且明确的,不准再用法律规定以外的项目敲诈勒索英商,允许英 商在沿海五口居住,贸易不必再通过广州十三行之类机构中转。还有一条:双方政府来往,必须平等,清朝不能再用训孙子的口气和英国人说话。到后来又通过《五 口通商章程》获得了真正的领事裁判权,说到底,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除了打开贸易壁垒、防止敲诈勒索之外,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前文所述的一切状况再次重 演,割香港和领事裁判权这两个主意正是由义律提出的,目的就是要给英国人一个能安全居住的地方。
顺便一提,现代人讲割让香港是丧权辱国,但其实道光当时用的词叫“暂行赏借”,都被打成猪头了,他还时刻不忘天朝上国的威仪,所以我认为讲“割让” 是对前清先帝莫大的侮辱。而中国鸦片战争支出的战费比英国人还高三倍,这里面有多少钱是正儿八经花在战争上的还真没人能说得清。至于鸦片贸易问题,当时中 方代表问英国为什么你们本土不禁止栽种鸦片,为什么要拿鸦片来毒害中国,英国代表璞鼎查回答:
“这(在英国禁种鸦片)是不合乎英国宪法的,这是做不到的。即使英国政府用专制的权力禁止鸦片的种植,对中国亦毫无益处。中国人不将吸烟的习惯彻底 扫除,这只能使鸦片的贸易从英国手中转到别国手中去。事实上,鸦片问题应由你们自己负责,假使你们的人民是具有道德品质的,他们绝不会染此恶习;假如你们 的官吏是廉洁守法的,鸦片便不会到你们国中来。所以在我们的领土以内,鸦片种植的前途,主要的责任是在中国,因为几乎全印度所产的鸦片全销于中国,假设中 国人不能革除吸食鸦片的恶习,假设中国政府的力量不能禁止鸦片,那么中国人民也要设法得到鸦片,不管其法律如何。因之,若将鸦片的入口,使之合法化,使富 户和官吏都可参加合作,这样便可将走私的方便大加限制,下便人民,上裕国课,岂不甚好?”
其实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大臣许乃济就提出:现在的情况已经发展到了哪怕英商不入港,中国人也会争先恐后前去接货的地步,既然禁也禁不住,还不如将鸦 片合法化算了。不仅要合法化还要引进本土种植,这样还可以阻止白银外流。确实,等大清牌鸦片生产出来,再加上领先世界几十年的鸦片吸食和烟枪制造技术(这 是大清国最可引以为豪的高科技,一如今日的金盾工程),那GDP是哗啦啦的涨啊。道光一听当下便有点动心,但后来许乃济又加了一句话:吸鸦片的都是社会渣 滓,这些人吸死也不足为惜。这句话一下得罪了好多不该得罪的人,再加上驰禁本身就是违反各地官员利益的(不然他们怎么收保护费啊),道光又被林则徐那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刺中要害,后来许乃济便成了清朝道德堕落分子的总代表。
璞鼎查又教育中方代表,英国强大的真正原因是“自由的制度和商业”,请中国也效仿。当时可不说“西方的制度不适合中国”,而是干脆听不懂对方在说什 么,所以基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而且中方代表比较为难,不敢跟道光提鸦片合法的事,于是提议:不如这样,以后我们关照你们的鸦片贸易,有我们罩着,合不合 法都无所谓啦。璞鼎查不想搞中国特色,说英国政府不愿承担走私的不义之名,中方代表一商量,最后说:鸦片就算合法,难保那些人不偷税漏税,如果英国政府能 先代交500万两税款,我们可以代为跟大皇帝商量商量。璞鼎查一听愣住了,你们自己缉私不力,还要英国政府帮你收税?开玩笑。璞鼎查发现这些人害怕跟道光 提鸦片合法化的事,根本就说不通,干脆不再提鸦片的问题,后来鸦片贸易就继续以走私形式存在了二十年。这无疑是给历史教科书一记最响亮的耳光。当然,“强 行打开中国的门户”这个“罪名”倒是不假,不过我觉得这没什么值得悲伤的,因为闭关锁国本就是件坏事,何况它也不是中国人民的民意,而是皇帝老爷一个人的 旨意,皇帝自己悲伤就算了,老百姓跟着瞎起什么哄?
另外,“鸦片战争”在英国不属于必修课范畴,所以虽然中国人很拿这个当回事,动不动就血泪控诉一番,但你要去问英国人,基本上都不知道鸦片战争是怎么一回事。你要说“第一次中英战争”对方就更惊讶了,什么,中国和英国还打过仗?……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其实完全没有意识到英国人的军队到底有多厉害,很多未参战者,包括皇帝老子,还觉得双方实力其实相差无几,只不过胜败乃兵 家常事而已(因为我们一直在胜利,是最后不知怎么搞突然一下就失败了),对民间就更不能讲朝廷惨亏了,因此,虽然英国人提出要“平等”,但在很多清廷官员 和普通百姓眼里,蛮夷依旧是蛮夷,这种态度便决定了之后还要有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来根据《南京条约》,洋人有权入五口定居,但由于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和广州人打过架,后来广州人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入城斗争”,阻止英国人入 城。当时的两广总督耆英表面跟英国人说这事我们一定处理,背地里其实暗中怂恿乡勇,把这事儿一拖就拖了五年。这些英国人也是好耐心,当年义律才体验了五个 小时的中国特色的政府办事效率就动武了,这些人居然能忍五年,但到了1847年,终于忍无可忍,挥军攻陷虎门,准备武力入城。耆英是知道英国人的厉害的, 一见对方动粗就怕了,急忙允诺英国人“目前条件还不具备,两年后一定让你们入城”。英国人哪知道耆英马上就要调走了,中了对方的奸计,还真傻兮兮的等了两 年,结果到1849年,英国人满心欢喜的来到广州,迎接他们的是新任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带着十万乡勇准备和英国人决一死战呢。英国人这时候才发现中 国人说话就跟放屁似的,但当时也没准备打仗,于是掉脸就走了。洋人这一走,广州举城欢腾。重大胜利啊!徐叶二人都轻而易举成了民族英雄,得道光封爵嘉奖。 后来叶名琛想,这事儿既然能拖七年,再拖七十年也无妨,更总结出对付洋人的“独门秘诀”,就是压根别搭理,对方提什么要求一律拒绝就行,这样问题就“解 决”了,还能得皇帝褒奖,升官发财,因此“遇中外交涉事,略书数字答之,或竟不答”。当然洋人也不会那么好欺负,其实心中积怨已深,一忍再忍,只等一个借 题发挥的机会。
到1854年,英国援引《中美望厦条约》中关于十二年期满双方可协商修约的规定以及《中英虎门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也要求协商修改《中英南京 条约》。其实英国的要求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首先最惠国待遇根本不包括“修约”这一项,其次《虎门条约》到1855年才到修约之期,而英国人却说它是《南京 条约》的粘附条约,所以时间要从《南京条约》算起。这种问题只要大清援引几条国际法就可以打得英国人哑口无言打道回府了,偏偏大清闭关锁国又狂妄自大,举 国上下竟无人懂法,而英国人想利用的正是这种无知。美国发现中国人是真呆,马上也兴奋的说要修约,其实《望厦条约》要到1856年才能修约,但是美国人也 说我有“最惠国待遇”,英国人能修我也要修。法国一看,我靠,还能这样玩啊!于是也要修约(《黄埔条约》)。但其实都是扯淡。
顺便一提,美国人与法国人的约可不是打来的,而是借英国人的光“吓”出来的。当时中方代表耆英在签《南京条约》时深刻体验了英国人的厉害,将同为白 人的法国人和美国人都视为同一级别的强悍国家,两国只需稍以武力恐吓之,耆英就只得老老实实的在条约上签字了。当时美国人对清朝那套天朝上国的作风已经是 非常了解了,知道对中国这样无知自大的国家只有用残酷的事实教育对方,你稍微讲点礼貌都会被当作是来朝贡的,所以美国代表顾盛收到的硬指令是假如中方不肯 签约,那么一定要面见皇帝,而且绝不下跪,不满足这条要求,兵戎相见。而耆英怕的正是这个,让一个美国人站着和皇帝说话,这还得了?对他来说要确保两件 事,第一不能跌皇帝的面子,第二不能再打仗,至于条约什么的爱签多少都无所谓了,爽快的就把《望厦条约》给签了。到后来法国人来中国时,带了八条军舰,此 时耆英已有如惊弓之鸟,法国人还没开口威胁呢,耆英就卖国了。反正一回生两回熟的,也不是头一回签,破罐子破摔了。说实话只要不是赔钱割地的条约,清朝都 是很爽快的。
当时法国人对中国也不是特别了解,还想拉拢中国人入伙呢,提出几条要求:第一互派公使,大家就算结盟了;第二给中国进贡天文学家,算是示好;第三让 中国派人去法国深造,学习造船和水战,对付谁呢?当然是对付英国人了,法国自称是“英国的老师”,只要中国肯跟着他们学,对付英国不成问题。耆英一听法国 要往北京派什么公使,当下拒绝,至于天文造船水战这些东西,我们很牛逼的,不需要你们来教。法国人一听傻了,靠这是怎么回事啊,天上砸馅饼都不要?于是面 露狰狞:给你三条路选,第一法国派公使进京见皇帝,第二法国给皇帝送一个天文学家,第三开放天主教,不然大家只好开打了。我怎么听都觉得还是选前两条比较 好,但耆英一听就蒙了,你这三条路都是要我的命啊!前两条他甚至都不敢跟皇帝讲。思前想后,见皇帝是肯定不行的,因为法国人不肯跪啊,那就只有跟皇上商量 下开放天主教的事了。后来耆英对道光连哄带骗带吓,终于交涉成功,洋教冬眠多年,总算又在中国复苏了。
这边英美法还自作聪明的发着青天白日大梦想欺负中国人不懂法,那边叶名琛又是“略书数字”,除了严禁三国公使入城以外,对三国公使的各项要求只有两 种回答:要么拒绝,要么干脆不回答。当时英国人对这个叶名琛的作风是非常了解的,知道跟此人讲理绝对讲不通,而且当时广州人民又忙着起义推翻清政府,想必 叶名琛也没空搭理他们,于是三国公使一路挥师北上,准备到上海一带寻找别的官员传达修约的请求。谁知这叶名琛可没闲着,这头拒绝了,那头就汇报了咸丰,寥 寥数语,只说英国人要修约,请皇上放心,此事为臣自能搞定,洋夷若来,叫他们来见我就行。当时满朝上下其实连“修约”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望厦条约》 里关于修约的内容早被他们忘得差不多了(本来就也没记住),可见“丧权辱国”这种说法是严重失实的,至少对清廷是如此。叶名琛因是民族英雄,又平叛有功, 咸丰对其充分信任,回复说“你办事我放心”。
这下糟了。三国公使跑到上海,会见了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吉尔杭阿头脑还算清醒,当时正剿着长毛,知道三国公使暂时不能惹,也知道叶名琛的德性,于是 提议咸丰赶紧派个钦差同叶名琛一起处理此事,其实是想防止叶名琛独揽大权,刚愎自用,坏了大事。咸丰一听这话就不耐烦,把吉尔杭阿大骂一顿,吉尔杭阿没办 法,只好转告三国公使:老大叫你们找叶名琛处理此事。三国公使刚从那里过来,怎么可能再回去呢,于是继续北上,到了天津,离皇帝老子也越来越近了。这回只 出来两个副科级干部接待公使,一句话:修约我们管不了,老大请你们再去找叶名琛。这时三国公使终于体会到什么叫“踢皮球、打太极”了,虽是愤懑,却又无计 可施,修约至此又不了了之。三国此时已达成共识:对付中国,不动点武力是不行的。
但列强们此时都处于师出无名的状态,因为这次修约仅仅是“骗约”,所以他们都在等一个名正言顺的切入点。1856年,这回是真到《望厦条约》修约之 期了,来的美国公使正是林则徐的洋医生伯驾。伯驾联络英法公使一起去修约,但英国公使认为去了也白去,何况英国的“修约”性质本来就类似用棒棒糖诱拐无知 儿童,真诱拐成功了反而落下话柄,所以虽然他们很想痛揍中国一顿,但不打算利用修约问题大作文章。法国公使称没有收到政府指令,暂不行动。这回美国单独来 修约,由于合乎法律,倒是理直气壮,但美国始终绕不过叶名琛这道坎,而叶名琛仍是采用先前的两条秘诀:踢皮球加拒绝。这还真是前所未闻的外交手段,不过伯 驾倒是没有调兵谴将跟大清大干一场,他就像英国人当初放弃了入城一样,放弃了修约。伯驾跟当年一样敏锐,他知道中英上次因林则徐决裂,这次还得因叶名琛决 裂,到时再坐收渔利也不迟。
就在洋人们对大清的不满逐渐积累到顶峰时,亚罗号事件发生了。中学历史知识比较扎实的应该记得,我国教科书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亚罗号事件 与马神甫事件,对这两件事语焉不详且定性为“英法入侵中国的借口”。而香港的教科书归纳了四个原因,除了以上两件事,另外两件就是“入城问题”和“修约问 题”。事实上,列强们正是由于“入城”和“修约”问题而积累了大量怨气,而亚罗号事件仅仅是怨气的爆发点而已,大陆的教科书却不能如香港一般客观,有意忽 略或淡化了前两件事,下三滥赖皮狗式的“反入城斗争”在教科书里更成了什么了不起的重大胜利和反帝斗争,和一百五十年前愚蠢清廷的想法别无二致。
亚罗号事件的真相至今仍有争议。亚罗号为在香港注册的船只,叶名琛当时认为船上有一名海盗,将一船十二名中国人全部缉拿,并且扯掉了船上的英国国旗 (争议点就在这里,叶名琛坚称中方没有扯英国国旗,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亚罗号的执照已过期,法律上不能再挂英国国旗,所以扯掉了也不算是对英国的侮辱,还有 观点认为船上并没有所谓海盗)。这件事本来可大可小甚至可无,但当时的英国海军上将包令和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对“入城”这口恶气已经憋了快十年了,他们想要 的就是小题大作,不仅要求中方立刻释放船上的水手,还要向英方道歉。英方的要求其实相当无理,因为叶名琛缉拿的罪犯是中国人,按双方条约,领事裁判权是不 起作用的,而叶名琛非但没有抓住对方的把柄据理力争,反倒把人给放了(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势如破竹,咸丰下了命令,让叶名琛尽量不要再开战端,不然估计放 人也是没戏的),但是拒不道歉,总而言之,面子最要紧,其它可商量。
叶名琛还没看出这回英国人就是来打架的,于是就为了这么一句道歉,广州又被英军蹂躏了。真开打之后英国人倒也不提道歉这码事了,一句话:让我入城。 这时叶名琛虽然兵败如山倒,但他一听,什么呀,原来英国人只是想入城啊!叶名琛过去的经验使他深信一点:在入城问题上,英国人玩不出什么花样来,这次一定 又是闹一闹就滚蛋了。这时他还认为英国人只是来吓唬他的,只要挺一挺就好了,于是汇报咸丰说打了大胜仗,还干掉了英军的总司令,咸丰则批示说:干得好,不 过也别把英国人逼急了,等他们来悔罪时给个台阶下就行了。当时曾有大臣秉明实情,结果咸丰回复说这是英夷“造言耸听”,令该大臣“勿为所惑”。此后叶名琛 派人去香港收集英国的情报,不过他犯了个大错:他自己对咸丰撒谎,手下又怎么可能对他说实话呢?搜集回来的情报不是英国被俄罗斯痛揍,就是英国被印度痛 揍,要么就是财政紧张、入不敷出、经济危机、失业狂潮、工人罢工,总而言之一句话,英国日薄西山,即将完蛋。这下他更坚信英国人玩不出什么花样,干脆连战 备都不做,还要士兵不要开炮还击,夷人“天黑就走”。直至英军破城,叶名琛正好出去烧香,没给英国人逮到,英国人又兵力不足,暂时撤出广州,叶名琛更相信 对方是来唬人的。就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叶名琛出乎意料的镇定,后世戏称其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将军”,一直到他被英国人抓走为止。
对于本国军舰在广州的行动,英国议会认为是“滥用武力”,投票要求英军撤军,结果强硬派的首相巴麦尊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并在大选中大胜,不然英国要 是真的撤军了,叶名琛可又要成民族英雄了。后来由于此人一手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对他的态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民族英雄一下又成了千古罪人,不可 不说是讽刺。其实叶名琛“六不”倒也有原因,当时内战打得正凶,军饷都发不出来,人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与其说叶名琛是真的相信英国“开几炮就 走”,还不如说他是无奈之下,大搞自我催眠呢。
姑且把时间轴往前拉一年,回到马神甫事件上。当时根据中外条约,洋人只能在通商五口活动,其它地区依然处于洋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状态,法国神父马赖同 志却闯入广西传教(教科书上说此人是无恶不作,广西是“依法处理”,于史毫无根据,纯属胡扯),结果被就地正法。按双方条约,发生此类事件,应先将人送至 附近领馆,再作处理,绝不可上刑,更不能杀头了。法国这回是理直气状的要找中国讨个说法,要求的仅仅是赔款和道歉,偏偏两广总督又是叶名琛,两个字:拒 绝,结果马神甫事件又成了悬案。
美国要求修约,英国要求入城,法国要求赔偿道歉,全都卡在了叶名琛这个硬角头上,统统成了悬案,所有的不满在1856年完全爆发了。不过美国虽然很 想揍中国一顿,但当时黑奴问题闹得正凶,而且第一次鸦片战争又得了甜头,你们上去打,我负责事后出来吓人就行了,于是不肯发兵。法国其实也想再沾一次英国 的光,但一个国民被杀又得不到说法,再不出兵就说不过去了,只好跟着英国一起上。而俄罗斯对中国眼馋已久,此时也跳出来兴风作浪,准备坐收渔利。于是乎, 一支英法联军,承载着英美法俄这四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野望,向着广州进发了。
广州瞬间破城,叶名琛被捉走。咸丰收到奏折,顿时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我们一直胜利胜利再胜利,突然就破城了?于是批阅道:览奏实深诧异!
英国跟中国打交道,累积了不少经验,其中一条就是:你就是捣翻中国的半壁江山,大皇帝也不会在乎的,必须直接捣他的家门。这时距第一次鸦片战争已近 二十年,天朝诸臣早就忘了洋人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了,结果等号称最强的大沽炮台惨遭秒杀,咸丰还在那里莫名惊诧。怎么办,签约呗,签完约吃饭,这回清廷还 觉着这四个是连体婴儿,对没参战的美国和俄罗斯也是有求必应,结果美国又白捞一个条约,俄罗斯也狐假虎威,正式进入中国,法国和英国更是没的说了。顺便一 提,这回主持工作的仍旧是耆英同志,咸丰觉得此人和洋人交情应该大大的好,说不定可以讨点便宜,谁知广州破城时,英国人便从衙门公文里查清耆英当年在入城 问题上那套假调解、空城计的把戏,对耆英百般奚落,耆英一气之下返回北京,留下几个既无外交经验又无交割权限的菜鸟官员,在谈判桌上基本是任人玩弄。后来 咸丰一气之下,赐耆英自尽,理由“擅自返京”。
《天津条约》相对之前的条约,主要变化是允许外国军舰进入长江,允许外国人进入内地,增开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进入北京设立使馆。综观两次鸦片战争 所签各个条约,内容其实并无什么不平等之处,大开国门本就是与时俱进,赔款属于国际惯例,至于理论上比较出格的军舰入江、割让香港、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 这四条,军舰入江只能怪清廷无能,长年内战,无力保护外侨,那就只好让人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割让香港则是因林则徐两次给所有英国商人断水断粮,说到底还 是安全问题;领事裁判权盖因中国文明程度太低,法律极其野蛮,外人不能接受;至于协定关税,就只能责怪那些敲诈勒索外商的贪官了。
当然了,方式是极其不平等的,法律上仍称其为“不平等条约”。但这样的不平等也是中国自己招来的,若是中国能早点放下身段,先摆出一点平等的姿态, 本来也不会无端遭此命运,除了俄罗斯与日本确实野蛮以外,英法美大体上都是讲道理的,而中国若能早日和洋人平等互待,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日后更不可能任 俄罗斯与弹丸之地的日本宰割。薛福成这些第一批出使西方的人,目睹中西方的巨大差距,传统观念逐渐崩塌,敏锐的指出:西方人对中国人以诚相待时,中国人想 的从来是怎么再多捞点小便宜,而当西方人转用武力威胁时,中国人马上就妥协退让。事实上,清朝的历史就是这么个循环:因自己的自大和愚蠢惹怒洋人——被揍 ——签条约——清廷不肯执行——再次惹怒洋人,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持续到1900年庚子之战,上国的威仪终于被揍得荡然无存。这段期间内,中 国在某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高,而唯一失去的,大概就是虚浮的皇家尊严和那不能为人民所分享的所谓“主权”了。
现在故事还没发展到1900年,所以皇家的尊严还是暂时不能丢的。根据《天津条约》,签定之后,外国使节应进京换约了,这是所有的残酷现实里最让咸 丰慌张的——外国人要进京面圣了,而且不会三跪九叩!这是对遗续千年的那点帝皇威望和“万国来朝”之类梦呓的最致命的一击,也是咸丰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的。咸丰恐慌到了什么程度呢?他甚至想以鸦片合法、取消一切关税、再多赔几百万两白银为筹码,阻挡洋人进京面圣,后来又想在上海换约、在海上换约,千方百 计阻挠,足见皇帝心中的价值取向——一切现实的国家利益,都可以对其皇者之尊让步——只可惜战败者在谈判桌上是没有发言权的。此时咸丰亲自主持外务,但水 平实在不比叶名琛高竿多少,他所能使的那点计谋,无非就是“先派乡勇与夷交战,朝廷再出面调解”之类老掉牙的帝王权术,满脑子柔远羁縻之类安抚藩属国用的 老套路,殊料洋人根本就不吃咸丰的智库里所保存的任何一套方案。这种完全超越自身理解范畴的危机,再加上他那阻止洋人入京的莫名其妙的坚持,此时的咸丰可 以说是大脑短路,行事作风已完全不可理喻,咸丰帝本人成了继林则徐、叶名琛之后的第三个二百五,而且他的二百五行为直接导致了“万园之园”圆明园的被焚。
《天津条约》上虽然有咸丰亲笔签名,但清廷朝野上下,竟把该条约当成一纸空文,仅作“缓兵之计”,负责签字的桂良上奏说:“此时英、法两国和约,万 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倘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咸丰觉得此计甚妙,只待时机一到 便可执行,这样舍桂良一人,便可阻止洋人设公使驻京。可洋人又哪会理会这种丢车保帅的伎俩,这分明是想再讨一顿打。洋人坚持进京换约,咸丰又规定人数不得 超过十人、不得坐轿、不得列阵仪仗、换约后立即离京。但老外们早看透清廷那点心思,这次来就是想教育教育朝廷“你们在世界上到底排老几”,得到的指示是拒 绝一切贬低使节身份的接见仪式,为了保证这一点,必须有海军随行护航,因此对咸丰的要求一概拒绝。咸丰决计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和洋人“平等相待”,折损了 威严,于是指示清廷唯一的一员悍将僧格林沁:若洋人不肯按照藩属国朝贡的仪式入京,可以“悄悄击之,只说是乡勇,不是官兵”,并且堵塞航道,让洋人走北塘 绕一个大圈进京,若洋人不从,则可“师出有名”。
天知道这时咸丰的大脑里到底在想什么。英国人把船开到大沽口,发现航道受阻,想上岸又被民团阻挡,中方解释说:此地没有政府官员,也没有军队,只有 这些自发组织的爱国民兵团。僧格林沁晓谕公使改道,当时英法坚决不从,要求清理航道,美国则答应绕道而行(因为中美条约之间根本就没有换约的协定,其实本 来是不能换约的,但就像前几年修约事件一样,清廷无人懂法,没人看出这点,所以美国公使不敢得了便宜又卖乖,马上见好就收),于是美国公使又被“民团”允 许登陆,接着被几个乞丐用骡车拉到北京,又遭软禁数日,而且约还没换成,皇帝没见着,后来又被拉回北塘,终于换了约。此事被西方各国视为“奇耻大辱”,这 就完全属于中国自己背信弃义,皮痛找打了。而英法两国在大沽口干耗数日,连个政府官员都见不着,只有一堆“民团”,其实这种破绽百出的伎俩哪里瞒得了外国 公使,而清朝政府甚至全体大清子民,长期以来却沉迷于自己的这些“小聪明”里,结果给列强们留下了一个印象:愚蠢、自作聪明、毫无荣誉感。
后来英法决定人力清通航道,直驱北京。这帮人正干得热火朝天呢,大沽炮台却是连半个清兵或民团都没有——表面看来是如此,其实人家僧格林沁正埋伏 着,准备按咸丰指示,给这些不肯改道的洋夷们“名正言顺一击”呢。后来一些英国将领承认:他们知道清军埋伏在那里,但根本没把对方放在眼里。这回他们可是 大错特错,僧格林沁可说是继林则徐之后第二个正儿八经能办事的大员,在腐朽的清廷里可算是珍兽,此人调教出的军队绝不可与英法之前遭遇的腐败军们同日而 语。结果大沽口之战,英法大败,捷报传回京城,朝廷里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而英法两国暴怒不已,南下调兵遣将,此举又被朝廷看作对方认输投降的信号,于是 觉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好象瞬间上了好几个台阶,这下事态总算是“正常发展”了。咸丰觉得这时差不多该“恩威并用、柔远羁縻”了,于是和僧格林沁玩起了红白脸 的把戏,又摆起了天朝上国的谱来,宣布中英和中法《天津条约》作废,不过念在洋夷恭顺,若肯“自悔求和”,可按中美《天津条约》另立新约,换约在上海进 行。
英法当然不会“自悔求和”,第二次卷土重来时,清军手里那点烧火棍又不够看了。等到发现事态不妙时,咸丰又慌了(一个人不知是如何完成如此大起大落 的心理转换而又屡教不改的),于是又耍起了小聪明,派人每天给英法发去照会,内容都差不多:你们怎么来打我们呢?这是误会一场啊!快来北京换约吧,我们等 着你们呢。意思就是我们大家就当大沽口之战从来没发生过,坐下来好好谈吧。说实话,咸丰自觉这封信“暗藏巧机”,相信聪明人一定“一悟就懂”,英法却偏偏 不是他这等“聪明人”,觉得这些照会简直是莫名其妙。英法还是自打自的,等到大沽炮台完全沦陷后,清朝终于改口了:别打了!我们投降……
这次来当然就不是天津条约那么简单了,大沽口之战的帐也要好好算一算。后来英国派出巴夏礼和威妥玛谈判,本来所有条件都谈好了,结果咸丰一看:妈 呀,又要进京,还要带一千卫兵!这还得了,咸丰这回是彻底犯甩了,他想起古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于是指示僧格林沁俘虏英国使团一行39人,准备以 此为人质,与英法谈判。袭击使团,国际法之大忌,世界震动,打,打死他丫的!联军一直挺到了北京城外。大清也震动了,这种情况是闻所未闻啊,咸丰仿佛都能 感觉到自己的龙椅在震动,但死到临头了,居然还在嘴硬,后来跟英法谈判,一句话:什么都可以谈,使节进京的问题绝对不能谈!
不能谈就继续打。此时法国得到情报,皇帝在圆明园休假,于是派兵前往,大溃清军,但是皇帝不在,结果扑了个空。法国人一入圆明园,虎躯一震,妈呀! 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多宝贝!这真的是在中国吗?法国人二话不说,马上动手洗劫,可惜人手有限,没能洗完。周边淳朴的大清子民闻讯而至,终于将圆明园洗劫一 空,顺便放了把火——请注意,圆明园的第一把火是中国人放的,只不过手法太不专业,杀伤力有限,至于第二把火还得过会儿再说。仗都打成这样了,连皇帝的别 墅都给打残了,咸丰只得放下自己那点可怜的坚持,终于答应了外国公使的一切要求,包括入京面圣。
不过外国公使最后还是没能见到咸丰,因为咸丰一口气咽不下去,挂了。看来看去,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除了有叶名琛的自负以外,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 咸丰皇帝也是“功不可没”。不过对咸丰来说,这种坚持也算是有道理的,因为自古以来,还没说是哪个藩属国的使节见了皇帝可以说是不用三跪九叩的,这礼数要 是坏在了咸丰这一代手上,那可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千古之耻、万世骂名啊,无论如何他也要保住这点面子,以至后来咸丰郁郁而终,给人的感觉便如“殉道 者”一般。而对诸列强来说,他们是无法理解咸丰这种心态的,对他们来说,两国交往,就该平等相待,清国虽然战败,之后派官员出使国外时,外国也是以礼相 待,偏偏中国的皇帝把他们当成藩属国,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逼使节向皇帝下跪。这跪礼之争从乾隆时期开始算起,已持续大半个世纪,到咸丰这代总算是划上了记 号。
更令人震惊的事发生了。英法要求中方释放使团,于是巴夏礼等一行39人,不对,是19人,被放出来了。这19人的状态用三个字形容叫“半条命”,剩 下20个干脆被大卸八块。这简直是莫名其妙,中方本想拿使团做谈判筹码,结果还没谈完就先行撕票了,说到这里,我已经不知该怎么解释清政府的行为了。总 之,友邦莫名惊诧,英法一商量,这口恶气忍不下去,不给个迎头痛击是不行了,一定要在皇帝头上撒泡尿。后来两国产生了分歧,英国说要烧圆明园,法国说烧那 有球意思,不过是个皇帝的度假村,要烧就烧皇宫。双方争执半天,最后英国说服了法国,于是大队人马杀进圆明园,这回是专业纵火队,圆明园基本所剩无几。
这里要顺带一提的是中国对国际法的理解。咸丰死后恭亲王主持外务,反正联军打到皇城根下,说什么也得服了,不过恭亲王发现一点:洋人和过去那些藩属 国很不一样,签完条约之后居然能照之执行,说撤军就撤军绝不拖延,也不多讨小便宜。而这些人又处处以所谓“国际法”攻击大清,大清自该以对方最重视的“国 际法”回击。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人终于接触到了中文版的《万国公法》,这距离林则徐上次询问伯驾有关“领事裁判权”的内容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了。 但是清廷学习了国际法后,只想以此对付洋人,从来没想过要自己遵守,这种务虚的态度使得清政府不可能有太高明的法学造诣,在谈判桌上依旧惨亏给对手,无论 胜仗败仗,一旦签起条约,永远都是中国吃亏。再加上后来西太后独揽大权,签约之事总被个别人的意见所左右,虽然民间有人指出“外国这不合法那不合法”,中 国完全不必退让,但腐朽的清廷却毫不理睬,而民间又不能怪罪皇上,只能怪罪外国,使中国人逐渐产生一种观点:国际法是强国用来欺负弱国的工具。这种理解一 直流传至今。
圆明园第二次被烧已经是四十年左右后的事情了,这回纵火的是八国联军。关于拳乱,中国史学界的有识之士早就要求拨乱反正,没办法,义和团做的实在是 太过分了。但也有人为义和团辩护,说是“外国侵略在先,义和团排外在后”,这种说法不值一哂。且不说“侵略”有一大半是中国自找,义和团所谓的“排外”行 动,几乎不杀外国人,专杀中国人,毁坏洋货亦是对私人和公共财产的严重践踏,从仇视洋人发展到仇视洋纸、火柴甚至铁路、电线杆,严重阻碍国家建设和科技进 步,及至后来扬言要攻击外国使馆,等真招来洋人后又不战而败,除了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不断招致灾难,于国于民无半点利处,哪有半点“排外”的样子?这样的 愚昧暴民、乌合之众,居然被中国的教科书奉为民族英雄,我又时常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只能理解为:教科书的编者和义和团其实是一丘之貉。
人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却始终将“落后”理解为拳头的力量,其实文明的落后、观念的落后,才是中国挨打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愚昧闭塞、弱小 落后,一方面却又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两点结合,使的中国对外来文明、外来人士都充满排斥感,以至“全民弱智”。反观中国的邻国日本,在国门被炮火打开 之后,立即打出“文明开化”的旗号,知耻后勇,励精图治,使两国的命运在未来发生根本性的差异。到今天,中国除了经济与科学技术有所进步,愚昧闭塞、弱小 落后、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几点,相对清朝而言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对现代文明规则毫无尊重接纳之意,对外国仍视其为亡我之心不死,对本国的理解也不过 停留在“风水轮流转,咸鱼也翻身”的水准,事实上,从清朝的故事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大量现今现实的影子。
对于这种停步不前,当权者要负起主要责任。几年前袁伟时曾有一篇文章《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刊登于《冰点》上,指出教科书中关于第二次鸦 片战争和庚子之乱的诸多硬伤,结果竟引起朝廷关注,导致《冰点》停刊整顿,足见当今圣意。就如咸丰可以为了个人的九五之尊放弃所有白银和领土一样,对某些 人而言,当现代文明威胁到皇权之时,保持中国人的这种低智状态也是相当有必要的。